2)第140章 又是一段旅途结束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拥有这么一批系统性的,从士到大夫再到国君级别的青铜礼器展览。

  简直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参与了叶家山墓地发掘工作的随州博物馆考古队,从发掘开始到结束,脸上的笑容就没见少过。

  逢人就说:“感谢大家为随州考古做贡献!”

  那叫一个乐呵。

  2019年6月26日。

  文峰塔墓地。

  原本坑坑洼洼,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探方,都已经陆续回填了。

  停工了半年之久的房地产开发商,终于能重新开工了,指挥着施工队和建筑车辆,进行着地基平整工作。

  树立在工地旁边的流动板房内。

  社科院考古所的职工们,也都在忙着收拾自己的行李,准备离开这里。

  过去的半年里,是大家丰收的半年。

  墓葬真的太多了。

  六十六座墓,平均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以上墓。

  以一个墓为一篇论文,那至少也可以产出两篇论文来。

  更别提其中有很多墓的出土文物都足够单开一篇论文。

  比如根据出土的车马器,谈一谈曾国的战车与中原诸侯战车区别。

  根据出土的陶器,浅谈一下曾国的制陶风格。

  根据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随葬器物,谈一谈曾国的礼制,以及社会生产力。

  而被孔建文重点培养的陈翰,也撰写出了三篇重要论文。

  这三篇论文,分别以【曾国的始封】【曾国春秋时期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改变】【曾国的臣服与落寞】为论文主题。

  大致梳理了一遍这个受封历史长达七百年的西周姬姓诸侯国,目前可以考考古证据揭示出来的历史。

  毫不客气的说。

  这三篇论文,一旦发表之后,将会成为未来学者们研究“曾国”时,必须要看的论文!

  从考古的角度找寻到的曾国历史,不敢说百分百是正确的,但是出错的几率绝对要比文字记载更小!

  以孔建文的眼光来看,陈翰的这三篇论文,完全够应付博士毕业了。

  直接从中拿出一篇论文来做博士答辩,都能过关。

  不过孔建文并没有提前给陈翰毕业的想法。

  他今年才博一,运气好遇上了曾国大型墓葬群的发掘,这才有机会研究这个在历史文献和考古领域都算是冷门且成果稀少的课题。

  虽然几篇论文的水平,都能达到博士毕业论文的标准。

  但是他的学习却还没跟上。

  不说别的,社科院那边专门为研究生、博士生开设的理论知识课程,陈翰都还没上呢。

  田野考古是一门经验科学。

  不像物理、数学等学科,一些超级聪明的学神,只要够聪明,可以一两年就读完博士,破解一个个物理、数学难题,一步登顶。

  但是考古所谓的理论知识课程,其实就是将前人干田野考古的经验,传授给新人。

  这是必须要学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人没学之前就生而知之。

  就算是家里有祖传的盗墓手艺,那都不行。

  就像是学医学的,毕业论文写的再好,课程内容没学完,理论和实践知识没达到一定水平,也不能毕业!

  所以这次文峰塔的发掘项目结束后,陈翰回京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归校园,去上课!

  至少要学两年的课程,之后孔建文才会给他准备毕业答辩的事情。

  当然,如果上课的过程中,突发新发掘项目,陈翰也还是得跟着导师到处跑。

  这学,还有的上呢!

  认真研究后决定,下一个墓打算写南越王墓。

  这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之一。

  还是很重要,且文物确实多的很,每一件都带着特殊意义和色彩。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