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语热”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卜杜勒·阿齐兹等埃及汉学家将《论语》《道德经》《红高粱家族》《茶馆》等中国经典名著翻译成阿拉伯语,加深了阿拉伯知识界和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向东看”推动汉语教育发展

  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多个阿拉伯国家陷入动乱,幸免于政治剧变的国家,也因治理、难民涌入等问题以及油价下跌等因素陷入发展困局,阿拉伯世界对于发展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强烈。中国在短短40年中实现经济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减贫和发展的傲人成就对阿拉伯国家产生巨大吸引力,“中国道路”得到阿拉伯国家上至政治精英、下至普通民眾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拉伯世界的军事占领、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引发阿拉伯人的强烈抵触。伊拉克战争、“大中东计划”及其惨痛后果,使阿拉伯民众对西方失去信心。以上因素都促使阿拉伯社会的世界观发生巨变,阿拉伯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集体“向东看”。这构成了“汉语热”的大背景。

  从经贸关系看,不断深化的中阿经贸合作为汉语学习在阿拉伯国家走热打下坚实物质基础。2019年,中阿贸易额达266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9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阿拉伯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和金融等行业,中资企业对阿全行业直接投资达14.2亿美元,在阿新签承包合同金额达3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5亿美元。当前,亚洲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最大能源出口市场和进口商品来源地,海湾国家70%的出口原油销往亚洲,中国是海湾油气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2019年,中沙贸易额达781.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沙特最大贸易伙伴。2019年,沙特超过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阿联酋是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有4000多家中资企业在阿联酋注册,20多万华人在迪拜生活。

  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阿拉伯世界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图为在2019年8月22日举行的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上,埃及选手诗雨(右)夺得全球总冠军。

  汉语在阿拉伯世界走俏,也与“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国家的顺利推进密不可分。阿拉伯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极大热情,已有18个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已有15个阿拉伯国家加入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经济转型计划对接潜力巨大,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金融与高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