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热”在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隆?刘国熙

  2020年9月7日,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与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长塔里克·舒基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埃双方将在提升埃及汉语教学水平、丰富汉语教材、优化教学方法、编制教学大纲等方面加强合作。该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意味着汉语正式进入埃及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继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之后的又一门可供埃及中小学生选修的外语。这是继阿联酋和沙特之后,又一个阿拉伯大国将中文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过程。2019年,沙特和阿联酋已宣布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增强,阿拉伯国家汉语学习者呈几何级数增长。语言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阿拉伯世界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将为中阿合作注入新动能。从冷门到热门

  由于地理距离的阻隔,历史上中阿人文交流甚为不易。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交之前,当地没有汉语教学机构存在。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中埃领导人首次会晤,次年中埃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1958年,埃及外语教学的重镇——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开设中文系,这是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早开设的汉语专业。1977年,突尼斯布尔吉巴现代语言学院开设中文系。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汉语并未得到阿拉伯学子的追捧。原因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阿经贸往来规模有限,人员交流少,汉语学习者难以找到用武之地。加之阿拉伯国家大多曾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英语和法语应用广泛,两种语言几乎垄断外语教育,其他语言则非常“小众”,成了“冷门”。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国际地位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版图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中国国力增强,对国际汉语教学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强,极大地鼓舞了阿拉伯国家汉语学习者的热情。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拉伯国家汉语教学迎来大发展。1993年,苏丹喀土穆大学开设中文专业。2004年,约旦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2006年,中国与阿联酋联合设立阿布扎比哈姆丹中文学校,汉语教学首次进入阿拉伯国家基础教育阶段。截至2018年底,已经有11个阿拉伯国家设立了16所孔子学院和3个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已有2所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在学人数达5万人。摩洛哥是非洲唯一设有3所孔子学院的国家。阿拉伯国家汉语教育的大发展,不仅体现在汉语教学规模上,更体现在阿拉伯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入上。阿拉伯翻译家、汉学家群体涌现,穆赫森、米拉、哈赛宁和阿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