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契卡在德国的那点事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务,就应当全力以赴地执行下去。

  因为这不单是父亲的期待,更是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他的职责。

  只不过,就在今天的凌晨四点,负责给他进行对接的契卡同志带来了一封信。

  这封信经过加密,要想看懂里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则需要经过三次密码破译才可以读取。

  很麻烦,也很浪费时间。

  他之所以迟到了,并不是因为睡过头,而是因为破解这份信的内容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在破译之后进行复读与理解。

  而且因为要进行破译,自然是要耗费不少纸张,知道里面的内容后又得进行现场整理。

  如此麻烦的工作使得他今天的上班迟到了半个小时。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已经将所有证据都销毁得一干二净。

  而组织传达给他的任务,也已经清楚地知道并了解了。

  ‘根据实际情况,对‘合成氨与工业生产’进行资料获取。’

  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如果是寻常人,别说获取了,恐怕连对什么是‘氨’都不一定知道。

  因为在普通人的思维概念里面,压根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化学反应,更不可能知道元素之间的不同功能。

  只不过,就算是汉斯也不一定可以完成得了。

  就在上两周,汉斯从弗里茨哈伯那里知道了一件事情,他们已经成功合成氨气。

  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汉斯并没有立即给察里津总部那边进行回报,而是再去进行了解。

  这是为了避免错误信息的传达出现。

  尽管麻烦,却十分有效。

  而经过深入了解,并且以‘实验室科研员工’的身份去请教弗里茨哈伯后,他更是确认了自己的猜想。

  弗里茨哈伯确实是成功研究出如何提炼氮,并且合成氨气。

  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是通过矿石进行提炼,而是提炼空气中的氮元素。

  总所周知,人体所呼吸的空气其内部含量,最多的就是氮。

  然而要将空气中的氮给分离出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事实上,在179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尝试在常压的情况下,进行氨气合成,失败后又从五十个大气压下进行实验,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物理和化学得到了巨大进步之后,科学家才发现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

  而这个可逆,则需要增加压力,将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

  只不过这项实验任务十分困难,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就是第一个尝试以高压的方式进行合成氨的实验。

  因为实验中混杂了氧气,导致这项实验失败,并且还炸了自己的实验室。

  由于危险性极高,导致很多科学家都望而止步。

  弗里茨哈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接手了这项任务。

  事实上,在实验室内,他就已经成功通过高压的方式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