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钳形攻势,我们都爱用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进行防守的塞保联军,事实上只有二十万人,黑山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只能提供些许支援而已。

  希腊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压根就没打算在陆路进攻,而是直接对海岛进行入侵,保加利亚的死活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所以巴尔干同盟看似很大规模,但因为分散原因、加上军官能力与装备问题,压根不是得到了大批量德械装备的奥斯曼军队对手。

  若非他们从克虏伯那里买了不少武器弹药,恐怕战况会更加恶劣。

  一时间,缺乏大规模火力的塞保联军,被携带着大批量军火的奥斯曼帝国给摁在边界线打。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因为有德军的存在,又由恩维尔帕夏亲自坐镇,除了人民公社之外,已经没有哪一方势力敢站出来作乱。

  这场战争已经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在玛利亚的上辈子历史中,巴尔干半岛战争,事实上就是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战争。

  奥斯曼失去了大批量土地,紧接着因为瓜分不均的原因,巴尔干第二次战争爆发了,只不过那时巴尔干同盟内部的内战而已。

  如今的侵略战争转变成反侵略战争,着实是意外得很。

  相对于巴尔干同盟的兵力分散,奥斯曼帝国的兵力也同样做出了分兵决策。

  三十五万人里面,十万人拦截在南多布罗加,把邓尼金的第二军给完全挡住。

  二十万人对塞保联军发起进攻。

  其余五万最为精良的部队留守在后,以作预备军。

  这是兴登堡的学生所给出的战略方针。

  只不过,这名学生组委顾问,他的权限只能给出建议,军队的部署则需要通过奥斯曼帝国指挥官负责。

  一开始,这名指挥官很听从德国顾问的建议,每一次军事部署都能起到十分有效的战绩成果。

  可是,随着胜利越来越多,奥斯曼指挥官飘了,甚至对德国军事顾问有些阳奉阴违。

  特别是针对俄国援军的事情。

  “他们,必将从鲁塞登岸!”

  这名德国军事顾问如此说道。

  “我们必须派遣更多的人去鲁塞进行防守,否则南多布罗加那边会遭到俄国人的夹击!”

  鲁塞是哪里,这位奥斯曼指挥官自然清楚。

  那是如今保加利亚北部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相传该城市是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发展而来。

  在罗马皇帝韦帕芗统治时期,鲁塞成为了码头和城堡,用以渡河或者抵御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

  只不过,在十四世纪末时期,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帝国给吞并之后,为了应付越加激烈的俄土战争,此处逐渐被改建成核心堡垒,防御性能越来越强。

  可后来保加利亚又独立了。

  为了要彰显对俄国的忠诚,鲁塞城内的防御撤下许多,若非罗马尼亚这棵墙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