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百六十四章 阿顺开店,面懵心精(1)_粤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小麦说:“我们再看看吧……老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我常听我爸爸说,那些成名的大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哪怕是很常见的食材,略做不起眼的改动,口感味道就会大相径庭……从前洋城中有一户竹背村来的大厨,专会做竹笋……他们有一道名菜,叫做‘万胜猪腿’,看起来是一只蹄髈,吃起来也全是肉味,实际上就是用竹笋打散了纤维,以荤汤调和入味后成菜。那是舍去了竹笋的口感,保留竹笋的营养,我爸说,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舍得’。我不敢胡乱揣测文叔的用意,如今看着却有那个意思?”

  完全明白了林小麦的意思,麦希明点了点头,说:“你这么说倒是有道理……东坡鱼腩,为什么要用竹子?”

  林小麦说:“这是和名人沾边的菜了。苏轼你知道么?”

  麦希明说:“知道一点,看过他的文学作品。邓丽君不是唱过他的词作嘛,我妈妈很喜欢,那首歌叫……《但愿人长久》?软绵绵的……我就一般般了。”

  林小麦说:“你可以现在就打开手机搜索一下他的资料,他啊……是个有趣又有才华的大文豪。可不光能写‘但愿人长久’这种软绵绵的,还会写‘大江东去’的豪迈慷慨的,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喔。既然要用到竹子,我猜应该是从他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而来的吧?而且,他自己也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话。所以……但凡跟竹笋有关的菜式,跟苏轼连起来,也就很自然咯。”

  双臂抱着胳膊,不是很信服地挠了挠下巴,麦希明说:“从前的厨房佬也会这么有文化么……我父亲也曾经跟我说过国内一些情况,在解放前,勤行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的……”

  林小麦笑道:“知典故晓人物,又不止坐在课堂上念书一个途径。戏曲啊,讲古啊……各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流传千年,生生不息。大家不一定能够背得出苏轼的什么诗词歌赋,但是呢……什么‘一屁过江来’的斗嘴典故啊,什么‘泪别朝云’的风流故事啊,一定是妇孺皆知的。”

  听到了林小麦的话,叶贤谋扭过脸来对她说:“大妹你就懂得多了。不过你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道菜实际上……是个吕宋人发明的。他倒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从南洋过来,还能考上我們这儿的科举,做了官。他十分仰慕苏轼,用了吕宋芒、大石斑、文笋做了这道菜。”

  麦希明说:“竟然用水果入馔?倒是少见啊……”

  有些自豪地笑了笑,叶贤谋道:“你现在都觉得少见?两百年前的京官儿,更觉得少见。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物流……可想而知多么惊艳。不过,这道菜最终没有被呈到当时皇帝面前,只是在官员私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