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范仲淹的方法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接受的时间,又可以大大减少对城内百姓的干扰;

  而且,为了能尽快完工,楚某会以‘三班倒’的轮作方式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做到让大人不操心而办成事!”

  高知府的脸已经不想再保持笑容了。

  “经过密侦司驻义斌府理事处的确认”,确认得好啊!你修路,堵死我的路,我还不能说什么!

  “既然楚大人已经思虑周详,那就不必同高某商议了。”高知府已经冷下脸,起身准备要“赶走”楚清了。

  楚清拿出文书:“请高大人盖印。”

  文书上已经有理事处王副千户和楚清两份印鉴了,说明此事已经上报了,高知府再气也只好盖上府衙的印。

  楚清对自己把鸭子送到对方嘴边再拿走的行为很是满意。

  还是那句话,已经得罪了,就不用管轻重。

  楚清的做法没有什么新意,她没什么经商的天赋,只是单纯地效仿古人的做法。

  用古人的智慧对付古人,总比仅对这世界的一知半解就去行动要合适得多。

  想当年范仲淹在杭州做官,因遇到旱灾,粮食紧缺、粮价上涨,老先生就玩了这么一手:抬高粮价以集中各地粮食于杭州,致使杭州粮食不再欠缺,并压制了粮价。

  同时他“花天酒地”以赈经济:办“龙舟赛”、修建寺庙,用大兴土木的方法带动当地就业,让人们有吃饭的钱。

  楚清不是本地的父母官,也没有范仲淹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

  但是她准备用这种方法把当地库存的粮食憋在仓库里不让出来,除非降价。

  再用修路这种手段,把已经运到或者在路上快抵达义斌府的粮食拖延一段时间,逼得他们降价。

  至于修路的钱,今儿楚清出了,明儿就能从别处找补回来。

  这其中的道理就一个:物流。

  这个时代的物流成本巨大,既然粮食运来,已经被附加了极高的物流成本,粮商们自然不会因为价格不如意就再花上一笔物流费用把粮食拉回去。

  那能咋办?降价呗。

  高知府告诉自己按捺住脾气,让楚清这个“小人”暂且得意一时。

  前脚盖印,后脚高知府就让人通知他常联系的几家商人,把府库的“泡水粮”拉出去,以他们的名义卖给楚清。

  不但要把快腐掉的粮食高价卖给你,回头路修好了,我还要上报朝廷这是我的政绩!

  没有我的领导、号召,就没有这条路的存在!

  你楚清不过就是个响应了知府号召的投资人!

  当然,若是这条路你修建出半点差错,本官就要告你侵占官道、非法征徭等等,罪名还不好罗织吗!

  不出楚清所料,第二天百家兴就报告说,有人拉来“泡水粮”,袋子都是新的,可是霉味却是掩盖不住。

  不过,这些粮食都被拒收了,不论是“泡水粮”还是其他各路运来的粮食,一律拒收,理由是:扩建仓库。

  随后百家兴就贴了告示:因库房不够用,要五天后才能继续收购,请耐心等待。

  只要不是不收就好,等五天也没什么,脚夫的费用很低,拉回自己的仓库就是。

  而义斌府的百姓,眼见这么多粮食入城,心中渐渐踏实。

  同时,大批人手涌向木料场,去应聘建筑工、修路工等等,薪资很低,远低于年初楚清刚到时招聘的水平,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灾年的劳动力最为廉价。

  范仲淹用“逆向法”解决问题,就是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楚清用范仲淹的方法解决问题。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