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3章 《棉务日录》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贵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难,冬至天暗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睛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在这首《农谚歌》上,从正月到四月,以及十二月,都被楚清在头前打了叉叉。

  “不群,你且退下。”皇帝突然下令,随之又唤人:“凌海!”

  不群一纵身,“唰”地不见踪影,而门外传来李公公推门的声音:“奴才在!”

  “凌海,你马上传太史令、太史丞、翰林天文院的天文官!”皇帝下令,李公公马上应声:“是!”转身欲走。

  皇帝又补充道:“还有,把户部刘尚书给朕也找来!”

  李公公急转身,再次应“是”,因为皇帝的声音较急,李公公的动作也是快上加快,答应完马上再次转身出门。

  就这么转来转去,李公公竟把腰闪了!

  痛得一口气紧紧憋住,死撑着走到门外,赶紧吩咐小徒弟:“快快快!去找……”

  大宣的气象预报,由主要由太史局、翰林天文院两个机构负责。两套机构并存,互相验证,确保准确。

  《农谚歌》上被楚清标记叉叉的月份所对应的天气,让皇帝重视起来。

  前一页上还是楚清写的关于蝗灾的预测和防治措施,后一页上竟对应了民间对于干旱和蝗灾的规律总结。

  若把前一页当做楚清的农业知识学习笔记,那后一页算什么?所以说,前一页不是学习笔记,而是楚清已经预测今年要发生蝗灾!

  而且已经在农谚中得以证实!

  这个楚清!

  她不但根据节气总结了民间务农的规律,编写成《二十四节气农谚歌》,而且还对蝗灾的预防和治理也进行了分析。

  皇帝重新去看先前那页,刚才没仔细看,这次认真读了下去:“……地有髙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欲求恒稔,虽唐尧之世,犹不可得此,殆由天之所设。

  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此其与水旱异者也……”

  楚清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但是成绩比较均衡,性格相对也“不求上进”。

  如果有同学说她数理化成绩不突出,她会指着语文和英语成绩自嘲说:“我是理科生里文科最好的。”

  当然,如果有人拿文科班学生的语英成绩与她抬杠,她又会说:“我是文科生里理科最好的。”

  “均衡”,就是都不咋地。

  也是因为如此,她在这个世界的工作笔记中,都是文言和白话掺杂着写的。

  不过,如果碰到她偏巧看过的知识,她会非常具有“拿来主义”精神地剽窃。

  比如,皇帝正在看的,就是她摘抄自明末徐光启的《除蝗疏》。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