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5章 一人选一个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上出力颇多,为何不能把他提上来?就因为他是军户出身?还是说他也出身安陆,就要断了他的仕途?”

  主要原因是皇帝想再增加一名议礼翰林学士,同时内阁可能会发生大的变动,蒋冕几乎是数着日子致仕,而费宏和刘春看起来是中立派,但未必能保住阁臣位置,黄瓒入阁时间虽不长,但明眼人都知道他属于过渡人物,在内阁待不了多久便会退下去。

  你杨用修可真是奇了怪了,身边那么多至交好友,你跟朱敬道先前关系是不错,但现在他连翰林院都不来了,你居然会举荐他上位?

  最近朝中人事变动频繁,空位太多,尤其涉及到礼部、翰林院的变动更多,需要让翰林院提前做好人事变动的准备。

  但他们还不能表现出惊喜的样子。

  杨慎道:“翰苑内,谁做侍读、侍讲,有那么重要吗?”

  丰熙既然说曾提前商议过,意思就是在这次会议前,翰林院内部已经开过小会,而把他隔绝在这个圈层外。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石珤进位为内阁大学士,要么退下去,已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杨慎还在生闷气。

  他听出来自己好像被杯葛了。

  贾咏道:“懋功和少峨也都可,难做决断。”

  丰熙道:“用修,你便先说说,翰林院中几个修撰,有谁令你觉得前途远大?你升侍讲学士时间不长,该对他们有所了解才对。”

  石珤所选乃张衍庆,此人为正德六年进士,以庶吉士留馆,一直到现在,论资历,其人跟杨慎都是正德六年进士留馆,其实张衍庆在翰林院中待的时间更长,因为杨慎中间致休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别人要么不举荐,要么举荐一个,而贾咏则一次把余承勋和叶桂章都举荐出来,而这二人本来应该是杨慎举荐才对。

  刘龙道:“那我推举国裳,他为人耿直,敢谏也能直谏,而今也该有所进益。”

  石珤拿出先前给杨慎看过的名单,陈列在几人面前:“这是所有翰林院在职侍读、侍讲,及翰苑内外所有臣僚名册,其中有的人只在翰林院中挂职,并未实任,此番要在其中选几人进为侍读、侍讲,或在其它职位作出变动,提前跟你们商议清楚。”

  石珤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到学士这级别,翰林院内部的小会没有任何决定权。

  最后轮到贾咏。

  余承勋此时终于露出笑容:“那挺好,如果真有机会……唉!这不过只是内部商议,做不得准啊。”

  几人都大感意外。

  大概意思是,现在我们都很客气,遇到事情还想到把伱杨用修找来商议一下,不然我们几个高层便能做出决定,有你们几个侍讲学士什么事?

  ……

  这说明杨慎在那几位面前碰钉子了。

  随后是侍讲学士李廷相:“我选衡仲。”

  杨慎冷冰冰道:“他们是学士,我便不是学士吗?”

  当然也不可能举荐的数量正好跟缺口吻合,那就要看谁更得高层欣赏。

  一旁的侍讲学士刘龙似有不同意见,“不太妥当,而今很少见到他人,修《实录》也没见他出几篇稿子。这样便让他上去,只怕会……”

  叶桂章道:“可是敬道目前都还不知在何处。”

  显然叶桂章对朱浩抱有一定敌意,毕竟朱浩先前风头太劲,明明一个散人,啥事都不想干,但有什么事好像总能把其想起来,别人在翰林院干了十几年,但经历的大事还不如朱浩的一半多。

  杨慎道:“敬道的确不适合升侍读、侍讲,但要是他不升,便会外放地方,且他与兴王府之人素有交情,留他在京城,对我等有诸多助益。”

  这也算是杨慎为自己选朱浩找了个理由。

  我留他,就是为了找他办事,这样就算以后你们两个知道我先选了他,应该也不会怪我吧?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