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送别_穿入聊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矣,只是我心不悔……

  聂志远长长一叹,走出亭子,对女儿道:“倩儿,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启程了。”

  闻言,聂小倩一咬嘴唇,道:“爹,再等一炷香时间吧。”

  聂志远眉毛一扬:“你在等人?”

  聂小倩点点头。

  聂志远又道:“等的可是那个名叫‘陈剑臣’的书生秀才?”

  聂小倩又是点一点头。

  聂志远叹息道:“只怕他也不会来了……”

  “不,昨晚小翠带给他口信,既然他说会来,就一定会来。”

  聂志远眉毛一扬,诘问:“言而无信者,世上多矣。”

  聂小倩斩钉切铁地道:“爹爹明鉴,我觉得他不是。”

  聂志远问:“你与他不过泛泛之交,怎能如此信任,肯定他的为人?”

  “直觉!”

  聂志远无语,不过也不再说什么,他并不愿打击女儿的情绪,或者,如果陈剑臣真能来到,他也想见一见这位蒙得女儿青睐的书生秀才,究竟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他来了!”

  聂小倩眼光尖,惊喜地说道,在她的视线中,陈剑臣英挺的身子出现在路途的转角处,身上背负着一个书筪,显得潇洒飘逸,正大踏步往这边走来。

  “学生拜见聂大人。”

  陈剑臣来得很快,抬头冲车上的聂小倩一笑,并不言语,却是先向聂志远鞠躬作揖——这见面礼节,不可造次。

  聂志远看着他,打量一番,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陈剑臣正值年少,面目俊朗,能给予人一种彬彬有礼的气质感官印象;加上难得的挺拔身材,精神饱满,充满了蓬勃朝气,和那些面色苍白、目光呆滞的书呆子截然不同。光这一副皮囊,已足有许多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更何况此子少年既有声名,童子试三试第一,又有诗才,就算从聂志远的角度看,也觉得对方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的人才。

  当下朗笑问:“你就是留仙?”

  陈剑臣恭声回答:“学生正是。”

  聂志远扼腕叹息:“可惜,可惜中秋之夜不曾见得留仙一面。”

  言下之意,自是说如果当晚陈剑臣能上得楼去,有所表现的话,起码那时的自己还是能给予陈剑臣一定的帮助,提携一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朝廷有靡靡之相,正需要挖掘像陈剑臣这般的人才,成长得好的话,他日或有可能成为朝廷栋梁之才,以正朝纲;但如今物是人非,局势翻云覆雨,自己要远奔金华做县令,无力顾及江州这边的事情了。

  陈剑臣淡然一笑:“当晚之事,学生也颇感遗憾。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者这正是学生必要经历的一番曲折吧。”

  聂志远哈哈一笑:“你能如此豁达,端是难得。也是,圣贤书道‘学而优则仕’,可仕途凶恶,远非寻常,不经曲折,日后难成大事。”

  两人又说了会话,聂志远就识趣地让开来,让女儿和陈剑臣说话。不过陈剑臣和聂小倩站到一块时,竟相对无语,千头万绪,总找不到说话的缺口。

  半饷,陈剑臣率先开口,有些突兀地道:“聂姑娘,此去金华,你多多保重,我听说那边有一座荒废的寺庙,叫做‘兰若寺’,你可千万不要靠近。”

  聂小倩一听,满头雾水,不知道何解,也无暇多问,道:“陈公子,今一别,不知道何时才有机会再见,你可不可以再送我一首诗词?”

  不知怎的,听到她叫自己陈公子,总感觉有些别扭,不如直接叫“陈剑臣”更亲切些,笑道:“有何不可?”

  从书筪中取出文房四宝,在长亭里铺开,略一沉吟,提笔写了起来:“今日送君行,萧萧雁长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聂小倩拿起来,小声地念读着,把最后两句反复地念了多遍,不由得有几分痴了。

  “倩儿,时候不早,我们该启程了。”

  听到父亲的提醒,聂小倩才恍然醒觉,端端正正地向陈剑臣道了个万福,坐上马车。随着马夫一记鞭子,车辚辚作响,开始向远方奔驰而去。

  陈剑臣目送车子走远,怅然若失。可他很快收拾了心情,折身向北而行,他走得方向,正是故乡景阳村。

  他要回枫山一趟,找婴宁。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