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马谡的思路_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佯攻并州,让孙权参战,这是绝佳的战略。

  “善!”刘禅赞同道。

  于是,在汉章武八年(228),刘禅留姜维守洛阳、汜水关,亲率十五万兵锋,汇合河东三万铁骑,攻打并州!

  声威之浩荡,震动邺城!

  曹叡都懵掉了。

  司马懿坐镇兖州,位于战争的中心。

  无论是支援河内,还是宛城、江淮,都很迅速。

  现在汉军主攻并州,兵势绵延。

  魏国怎么办?

  司马懿怎么办?

  此前魏国拥有骑兵,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但随着汉军的发展,西凉铁骑也拥有三万骑了。

  与魏军有了一战之战!

  汉军步骑联合,纵使五万魏骑也需要小心应对,否则会有倾覆的危险。

  刘禅这一招战略转移,打得曹叡措手不及。

  并州地区不能丢,那么只能增兵。

  兵从哪里来?

  从河内调遣吗?

  曹叡自然不敢!

  河内往后,就是邺城了。

  现在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从河内、兖州出兵,攻打洛阳,将这个据点拔除。

  里面有赌的成分,就看是刘禅先拿下并州,还是魏军先攻克洛阳。

  其二,调遣河内的兵马,增援并州,再从兖州调遣兵力,补充至河内防御。

  无论如何选择,魏军都需要大规模地调动。

  目前洛阳的守军是五万,曹叡进攻的话,的确有较大的胜算。

  他沉吟良久,召开了一次次朝议,又将难题,通报了司马懿。

  司马懿也没有想到,刘禅竟然这么决绝。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

  “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

  秦昭王四十五年(262)年,秦攻上党。

  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主动将上党献于赵国,被封为华阳君。

  廉颇率赵军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三年之久。

  长平之战,就是爆发在上党。

  只要魏国派遣一员良将,防御上党,即可遏制汉军的进攻。

  为何刘禅会选择并州、上党作为突破口?

  司马懿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之举。

  强秦尚且需要攻打三年,何况现在的蜀汉?

  忽然!

  司马懿心中起了警惕!

  当年长平之战,廉颇看似抵御了秦国三年,却也耗尽了赵国的国力。

  为了支撑这么多兵马,赵国可谓是倾国之力。

  国内的粮草、物资都运输至前线。

  赵王都需要吃剩菜剩饭,何况天下百姓?

  饿死者无数。

  倘若刘禅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思,跟魏国耗下去。

  魏国能够支撑吗?

  司马懿犹豫了!

  他第一次意识到刘禅的用心是那么地险恶!

  “刘禅必然不会强攻上党,而是与我军继续对峙。”

  “一来,耗费我国粮草、物资。”

  “二来,将我军调离兖州,让江淮之地空虚,给江东可趁之机。”

  司马懿心如明镜。

  但这计划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

  司马懿的目光,放在洛阳上。

  倘若能够攻破洛阳,那么一切艰难迎刃而解,魏国还能赚回颜面。

  问题是,洛阳占据险要,真的能够攻下吗?

  杜袭。

  误国啊!

  汜水关不丢,情况不会如此险峻。

  司马懿恨不得参杜袭一本,好让他跟着郭淮去吃牢饭。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