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夏日小酣(三)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中国人不比洋人差。二,国体政体不重要,主义路线不重要,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发展工商。”阎夫人高素也是很关心时事的,后世的抗战期间,阎家从北平迁往南京,再迁武汉、重庆,一直是流亡学生、难民和革命者的栖身避难处,高素,是这个家庭“招待所”的“所长”兼“炊事员”,久而久之,阎宅被誉为“阎家老店”,周恩来多次称赞高素“是我们的好大嫂,革命的好妈妈”。

  “我觉得还要加上中国的出路在于工业化,或者说是电气工业化,列宁都讲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加电气化。”张学良也兴致勃勃的补充道。

  “可是怎样才能工业化呢?举凡发展工业都需要大投资,收益时间慢,一般的士绅不愿意投资,而且我们的技术、工艺还有工人素质都不如洋人,造出来的产品质劣价高,在市场竞争中也不如洋人的产品。”李宜春一直就是奋战在工业建设的第一线。

  “对于我们这种后发工业国家而言,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高关税提高工业产品的国内竞争力,最少要占领国内市场,保护民族工业。然后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提高工业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国家竞争力。”

  “没错,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如果中国有了强大的工业,那么就能造出足够的飞机、大炮和军舰,我们的军队自然就能逐步强大,国家再也不受外敌欺凌;有了强大的工业,我们就有足够的金钱去发展教育,国民不再是一副邋遢愚昧的样子。就是这些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这些时日里我也一直在充实完善这些想法,我想把它们写成书,汉卿兄,你看怎么样?”阎宝航一脸希翼的看着张学良,他和张学良老早以前就通过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认识,赞助他创办贫儿学校,而且两人都喜欢打网球,算是球友,在他看来,以前的张学良虽说也有爱国热诚,但是缺乏见识没有担当,更没有政治家和军人的谋定后动,更多的像是一个公子哥儿,但是在接任东北边防军司令之后,或许是压力或许是失去父亲的伤感,张学良明显成长的许多,尤其是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有着很多独到的看法,而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中国历史的看法,关于秦汉是中华第一帝国,隋唐是中华第二帝国,中华长久以来就是世界文明强国之一的说法都深深的吸引着阎宝航。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是自卑的,尤其是去过西洋等国回来的人尤其如此,见识过洋人强大的军队、先进发达的科学技术、民主法制的政治环境、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都市以及文明绅士的人民,在看到肮脏破败的中国、内战外行外战想都不敢想的中国军队、连点儿皮毛都没学会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的教育,反正哪哪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