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8章 特效镜头_华娱科幻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特效镜头

  对于张卫平的碰瓷,陈景行是不打算理会的。

  此人说不定正盼着他在网上公开回怼呢,毕竟这厮应该也看到了陈景行在微博上辟谣,打吴廷轩脸带来的热度。

  而且张卫平在阴阳怪气陈景行的时候,不好硬扯出自己的电影,那就显得太生硬了,所以他很可能还在期待着陈景行强硬的回击中还能带上他的电影。

  比如“张卫平先生与其为我担心,不如多关心关心自家电影的票房吧,抨击别人的电影并不会让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

  又或者“既然你这么不看好信号,我和张卫平先生打个赌,看看咱俩的电影谁的票房更高?输的人……”

  他会这么干吗?

  当然不可能了,张卫平又没给他宣发费,反正有吴廷轩的粉丝在,《信号》即便在拍摄过程中也不会缺热度,他凭什么给张卫平镜头啊?

  他就算要回怼,也只会等到《白发魔女》票房扑街之后。

  至于少数观众影迷对陈景行新片生出的疑虑和担忧,他也没有办法。

  换成陈景行听到华国导演要拍一部投资上亿的科幻片,他也会生出疑虑。

  因为作坊式电影和工业电影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不管这个电影人之前拍的小成本影片有多么精彩。

  这也是为什么在前世位面小破球的横空出世,给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影迷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支撑起一部科幻大片的是一整套体系,即便是奖项等身的导演没有这套体系的支撑也难以完成一部工业电影。

  事实上在陈景行心里《信号》和《源代码》也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工业电影。

  虽然制作成本确实很多。

  尤其是《源代码》的制作费用预估在8000万以上,所以张卫平口中的上亿成本,倒也不算夸张。

  《信号》的制作成本也达到了5000万。

  在陈景行的规划中,这两部电影是那种标准的“特效隐身”类电影,就是观众觉得好像电影中没有什么特效镜头,但其实特效镜头遍地都是。

  比如《信号》中的华国90年代的很多环境、街景都要靠绿幕来完成。

  在美国,绿幕特效已经完全深入到了美剧的正常制作中,演员基本不出摄影棚,很多外景甚至连街景都是绿幕后期完成。

  而在国内,在2014年,这还是很多业内专业人士心目中顶尖的特效技术,而且在实践中,绿幕抠的非常假。

  当然实拍有实拍的好处,有很多有名的大导演能用实拍就不用特效,实拍的质感是再精细的特效也无法完全模仿的。

  陈景行之所以要在这两部电影中使用大量特效镜头,也是为了检验刚刚入股的特效公司,墨的技术能力,其次也是让墨涨经验。

  因为陈景行在《信号》和《源代码》后真正想拍的电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工业巨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