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章 一团盗墓贼看不上的“淤泥”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少看起来还是非常完整的,实际内部的竹纤维处于充水状态已经很久了,十分脆弱,像一条条软面条,夸张点说一碰就碎。

  而且出土后会迅速氧化,漆黑如碳,文字无法辨识。

  之后要经过二十多道修复工序。

  需要数月甚至几年时间,经过清洗、脱色、脱水等步骤后,竹简才会渐渐变得结实,恢复原貌。

  但是有了光谱成像仪就不同了!

  虽然没办法加快竹简的修复速度,但是在这个设备的加持下,就算是氧化了的竹简,也只需要将表面的污泥清洗干净后,就可以先放到设备上扫描一番。

  利用竹片本身的颜色,和墨迹的颜色不同的特性,就可以直接扫描出一张“彩照”,照片上黑色的文字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

  这样考古工作者们可以更快的了解到竹简中纪录的内容是什么,能更快捷的进行发掘工作!

  就像陈翰他们在168号墓里发现的《遣册》,只要能扫描出上面记载的文字内容,那他们就可以根据其中记载的陪葬品数量,与现阶段发掘出的随葬品进行对比。

  很容易就能知道有多少东西还没被清理出来,一些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东西,也许能从文字里找到答案。

  “陈老师,我们在M-168号墓出土的饱水竹简,大部分都比较干净,简面没有多少淤泥和附着物。”

  陈翰双眼放光的追问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这台设备,很快就能知道竹简内记载的文字了?”

  李教授也颇感兴趣的围绕着这台光谱成像仪转了几圈,喷喷称奇道:“科技的发展真的是非常快啊。”

  “现在居然可以在竹简还没复原前,就提取出简面的文字信息了。”

  陈树仁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

  “想要光谱成像,必须得是饱水竹简,而且得是简面完全没有淤泥的才行,不然成像出来的图片,可能文字会被淤泥掩盖。”

  “不过,你们送来的这批竹简确实情况很不错,简面上的淤泥较少,相对还是比较好清理的。”

  “动作快点的话,这六十多枚竹简,我们加加班,几天就能清理出来。”

  李教授这才理解的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们了。”

  见他们交谈完,一直静静站在旁边的荣华立马接话道:“老李啊,竹简的交接工作你和老陈自己折腾吧。”

  “我带着老孔的这个学生,参观参观简牍修复的工作流程。”

  荣华背着手,带着陈翰便在简牍修复室里转悠了起来。

  “那个,陈翰同学对吧?”

  “虽然说考古和文保不分家,但是你们学考古的,在学校里还是很难接触到文物修复的。”

  “那个,竹简的修复流程,你应该大致都知道吧?”

  面对荣华半考校的问话,陈翰连忙点头:“知道的,大的流程分为清洗、脱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