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无氧才是保存尸体的第一要素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的相对干或者相对湿的环境中的文物,保存时间可以非常长。

  而且,相对湿的环境,保存的效果会更好。

  墓主人的尸体,也属于广义上的“墓葬出土物”,自然也适用这句话。

  尸体在干燥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保存比较久,像沙漠地区就相对其他地区更容易发现干尸。

  只要你干燥的速度比腐烂的速度快。

  并且被掩埋在了一个相对较为绝氧的环境,那就能保存下来。

  除了干燥较为容易保存尸体之外。

  在缺氧气的液体环境下,尸体的保存效果会更好,且保存时间也会更长。

  举个例子,一些地区的药酒内,会泡制一些蛇、蜈蚣、虎鞭、鹿鞭之类的东西。

  如果在制作的时候,密封足够严实,并且用高度酒有效的灭菌后,这些泡在药酒内的动物体,也不会腐烂变质。

  并且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结构都会保存的很好。

  但是,两者的前提,都是必须要隔绝氧气!

  无氧才是保存尸体的第一要素!

  不然的话水+氧气,或者自然风干,都无法做到长期保存尸体的。

  任何死亡的动植物,长期处于有氧环境下都会迅速的腐烂变质。

  尸体泡在露天的水里,只要有微量氧气溶解在水中,就够让尸体腐烂了。

  细菌可不怕水的,就算在水里,人体内的腐败细菌,在失去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后,也会疯狂地滋长繁殖起来。

  表现出来的反应就是尸体的迅速腐败。

  所以所谓的“湿万年”,不是指尸体只要泡在水里,就能保存一万年了。

  而是泡在水里,同时又密闭无氧的话,就能保存很久。

  其中“无氧”才是重点!

  只有无氧才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虽然水同样能有隔绝氧气的作用,但是不能完全隔绝氧气!

  对于尸体的保存来说,充满水只是能营造出一种“恒温恒湿”的状态,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同时还得无氧!

  椁室内充满水,对陪葬品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水环境产生的氧气隔绝效果,已经足够让器物氧化速度减慢了。

  但是为什么之前李教授和孔老师他们在看到椁盖板上缝隙非常大后,就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呢?

  就是因为椁盖板密闭不严,外界的氧气就有可能溶解进水中。

  一点点氧气可能对陪葬品产生不了太多氧化效果。

  但是足以让棺椁内尸体的腐败细菌繁殖了。

  陈翰他们发掘的105号墓,棺材内也进满了地下水。

  里头保存的青铜剑情况就非常的好,但是墓主人却连完整的骨架都不剩下了。

  地下水里可并非一点氧气都没有的!

  不过这半个月在进行发掘清理工作的同时,社科院考古所的几位高级研究员,也在对棺椁内的内棺情况进行勘察和判断。

  和椁盖板不同,168号墓的内棺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