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章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耳杯色彩和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和其他普通耳杯的差别,就像是一个纯白色瓷器,和一个画满彩绘的瓷器之间的差别一样明显。

  让人看一眼就挪不开眼神了。

  只是,当这两只耳杯从水中被捞出来后,接触到了空气,鲜艳的彩绘已经开始渐渐暗淡脱落了。

  还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国内的漆器修复水平已经很高超了。

  一点颜色氧化的问题,文物修复专家轻松就能解决的。

  当然,为了防止出水漆器的进一步收缩、变形和开裂,陈翰与苏飒也顾不上继续欣赏了。

  漆器本身其实是很难损坏的。

  漆器在制作时,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非常坚固耐用,理论上可以保证上万年不坏。

  但是吧,话也不能说的太绝对。

  俗话说的好,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这话指的就是漆器。

  这次M-168号墓的漆器之所以大部分保存情况都很好,就是因为这些漆器长期都浸泡在水里,吸饱了水分。

  但是出了水可就不一样了。

  温度的不同,湿度的变化,都会使得这些吸满水的漆器开始脱水干燥。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都不用半年,可能几天就得开裂和变形了。

  作为专业的考古工作者,陈翰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的。

  对于怎么妥善保存各种出土物,陈翰在学校里早就学的一清二楚,大学实习期间也没少实践过,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发掘现场也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文物保护所需物品。

  其实做法很简单。

  陈翰走到墓道旁,从一个超大型的泡沫箱里,拿出了一些湿布和湿泡沫塑料,将这两个特别的三鱼耳杯包起来,然后再放入到一个装有些许纯净水的塑料袋内,就算大功告成了。

  只要能继续为这些出土漆器保持一个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不让它们干燥起来,那就不至于会很快就损坏。

  当然,如果发掘现场情况比较突然,没有提前准备好湿布,也可以直接随便找个桶,放满水后再将漆器浸入水中,也是一种保存方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也还挺好的。

  至于之后,自然是将这些漆器送到荆州城内的文物修复机构,让那群天天坐办公室的文物修复人员进行专业的脱水干燥处理咯。

  等脱水干燥完毕后,他们会再进行下一步的修复工作。

  反正,这些事情都和陈翰这个干田野考古工作的没啥关系了。

  它们社科院考古队的人,只管挖,不管修!

  在塑料袋上贴上一张手写的【漆器-耳杯-101号】后,陈翰就将这对三鱼耳杯放入了泡沫箱里,也没更多的保护措施了。

  出土文物是一种很特别的东西。

  它们出土的时候确实很脆弱易碎,需要小心翼翼的对待,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化为乌有。

  但是你要说它们脆弱吧,它们被埋在地底数百上千年,历经风吹雨打水淹土埋却都还能保存了下来!

  所以,有的时候,文物保护工作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且简单粗暴。

  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各种高科技设备,也不用什么高档的无氧无菌容器。

  只需要给它们创造一个,和埋在土里时差不多的环境就行了。

  它们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文物了,有些事情会自己克服的

  当然,如果文物在地下是处于一个近乎无氧的环境中保存的,那出土时可就麻烦了。

  保存不当的话,接触了氧气后瞬间氧化都是常有的事。

  之后的之后,陈翰会接触文物修复工作的。

  现在刚出茅庐的小新人,还是先搞好自己本职“挖”的工作吧。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