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啥?!这玩意是壕沟?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啥?!这玩意是壕沟?

  喇家村南边,大约离着一两公里外,被当地人称作下喇的一处乡下荒野地上,正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上百位拎着锄头的当地乡民,正在方圆大约20万平方米的大工地上,顶着艳阳天,用力的挥舞着锄头挖土。

  可别以为,考古工地上干活的人都是考古工作者。

  青海考古所在职的所有考古工作者加起来不到五十人,而且其中还有近半数是负责科技考古、数据分析、文物修复等室内工作的。

  真正能参与田野考古的,也就那么二三十人吧。

  想要仅凭借这么二三十人,就将这20万平方米的遗址发掘出来,那得挖到猴年马月?

  实际上,工地上大部分挖掘工作,都是考古所就近聘请当地乡民来帮忙的。

  所以很多和考古相关的纪录片里,考古现场总是会出现一堆四五十岁,手抱着锄头,一脸好奇看着镜头的大爷大妈。

  当然,这些临时雇用的乡民,通常都是做些最基础的工作,每个农民都会干的工作。

  挖坑,翻土!

  先期的勘探、测量、确定方位等工作都由考古工作者来负责,当确定要开始挖后,就请乡民帮忙一起挖土。

  当挖到文物层,开始出现文物或者墓坑、遗迹后,才换考古工作者们拿着手铲、竹签、软毛刷子等工具上场。

  当陈翰他们抵达发掘现场时,看到的便是一幕火热的场面。

  工地上大概有五分之一的部分,已经被挖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探方,每个探方大小不一,大的足足得有上百平米,小的也得有个四五平米。

  一堆考古队旗飘扬在工地旁边,数十位青海当地和来自其他地区的考古工作者们,都在探方中小心翼翼的探索、发掘着遗址。

  而另一边,近百位当地乡民,也在挥舞着锄头,按照规划继续挖着新的探方。

  估计其中有部分探方,接下来就将会是陈翰他们每天工作奋斗的地方了。

  带队的青海考古所工作人员插着腰站在工地旁,颇为感慨的向孔建文、陈翰一行人介绍着喇家遗址的情况。

  “喇家遗址的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一个多月了,这个遗址非常庞大。”

  “我们没日没夜的干了一个多月,才清理出了很小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向上头打了报告,申请支援。”

  他砸吧砸吧嘴,神情有些感叹的说道:“发现这个遗址的经过纯属偶然。”

  这熟悉的话语,让陈翰忍不住的失笑。

  90%的考古发现,基本上都是因为一些偶然情况和意外才展开的,真正是考古学家主动有针对性进行的考古课题,少之又少。

  特别是现在越来越注重保护古墓,更是少见上头能批复主动发掘的申请了。

  不过史前遗迹倒不算在“古墓”里,上头还是挺鼓励发掘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