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特殊的三叉形玉器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渚国社会阶级中的“高等级贵族墓地”的一环!

  在M1号墓中发现的随葬品里。

  最为特别的,要数一件玉冠状器。

  这件玉冠状器呈黄白色,夹少量黄色或灰褐色游丝状结晶。

  整体形状呈扁倒梯形,顶部平直,中部减地做成介字形,中部扁凸,扁凸下两面相对的位置各有一个未钻透的盲孔。

  整件器物高4.1、上端宽7.4、下端宽6.2、榫宽5.4、厚0.35厘米。

  之所以叫其“玉冠状器”,就是因为这件器物看起来,外观非常像一个古人常用来束发的冠!

  并且尺寸也很像!

  而且在这个玉冠状器上,两侧下角被斜切,扁凸榫,上有两个小的对钻孔。

  这两个对钻孔,似乎刚好可以用来固定。

  或许,在五千年前,这位M1号墓的墓主人,就是头戴玉冠下葬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由玉三叉形器及玉管组成的“套装”,也十分特别。

  因为,以前在良渚出土过类似的器物。

  并且也被认为是“冠”的一种!

  1987年,在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的一处考古现场,经专家考证,这片墓地是新时期时代良渚文明中晚期的祭祀场所。

  也就是著名的良渚瑶山遗址。

  瑶山有内外三层的祭坛,其中包括20多个墓葬都集中在祭坛南半部。这些墓葬又被区分为南部的男性墓葬和北部的女性墓葬。

  之前说了,瑶山这边的墓葬,现在推测应该是良渚古城早期的一批贵族,是良渚古城的奠基者。

  而在在男性墓葬区中,都发现了玉钺、三叉形玉器、锥形玉器等女性墓区没有的特殊随葬品。

  在编号为M10的墓葬中,共发掘出了559件玉器之多,是其中最大的墓葬,应该是当时高级神职人员的墓葬区。

  是的,良渚也是一个神权文化很浓郁的国家。

  这很正常,在五千年前那个愚昧的时代,任何一个部落、方国,必然都是很崇尚神灵和祖先崇拜的,有成体系的神学文化。

  而玉三叉形器,就是出自这位高级神职人员的墓中。

  三叉形玉器,白色,有红褐色斑,形如“山”字,底部圆弧,上部锯切出平齐的三竖叉,中叉上有上下贯通的小孔,可供穿系。

  一般猜测三叉形玉器和同时出土的玉管或者玉锥搭配使用。

  三叉形玉器正面雕琢兽面,眼、鼻、口均浮雕出轮廓,再以阴线刻出重圈眼睛、鼻孔及獠牙等细部。

  三叉上各刻羽状纹,象征神冠。三叉形器出土时均置于死者头部,似为一种冠饰。

  而且只有男性墓葬中出土了三叉形玉器和锥形玉器。

  可以判断,三叉形玉器应该是当时高级贵族男性专属的身份标识。

  也就是说,在良渚古国,高级的男性贵族,都是需要戴这种独特“玉冠”的。

  这是一种类似于后世冕冠一样特殊的,象征权利的冠饰!

  实际上,古汉字中的“王”字,最下面的一横在金文中往往变形为弧线型。

  而“皇”字也一样,在金文上的各种字形,皇字顶部的三条、四条、多条的竖线。

  而且“皇”的本义就是冠冕的意思。

  金文里上面的竖线其实就是插嵌五彩羽毛的冠饰,下部为冠架。

  古代文献曾记载说远古时有虞氏部落首领就是戴着彩羽的冠冕举行隆重祭典的。

  后来,这种有精美玉构件和彩羽合制而成的冠冕被称为“皇”,有富丽堂皇之意。

  巧合的是,与三叉形玉器配套出土的玉管或者玉锥,如果插到三叉形玉器上,恰恰好就是一根根竖着的冠饰!

  所以,这种三叉形玉器,或许就是良渚古国的统治阶级,甚至是“王”或者“大祭司”才可以使用的特别礼器!

  姜家山M1号墓里埋着的这位男性,或许是良渚古国某个时期的一位“王”,或者是一位掌管了祭祀的大祭司!

  身份,不一般!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