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5章 土层情况很乐观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基北部钻探时也发现不少红烧土夹杂大量陶片的堆积。

  结合2015年姜家山东北坡的发掘,证明姜家山土台东部是居住区,年代至少从良渚文化晚期前段延续至晚期后段。

  原本,浙江所的考古人员,以为发掘情况就这样了,姜家山只是一块靠近莫角山“王宫”的居住区。

  但是,在2020年1月份的时候,现场的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座良渚文化早期的贵族墓葬(M1号墓)。

  于是决定对该墓葬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揭露。

  当地考古人员,以M1为中心向四边布设10米×10米探方9个,截至2020年4月20日,揭露面积9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座,大致呈三排分布。

  随即在墓地覆土加以保护。此为姜家山遗址的第二次发掘。

  时隔一年之后,于2011年2~4月又将整个发掘区覆土揭开,再次仔细刮面。

  原发现墓葬的北侧和南侧未再发现墓葬,在M8以西扩5米×5米探方1个,至原良渚遗址管理所围墙,新发现成排分布的M15、M16和M17,其中M15打破M16。此为姜家山遗址的第三次发掘。

  而现在,正在进行第四次发掘。

  这次发掘预计也是最后一次发掘,将会将一共17座发现的良渚贵族墓葬都全部发掘出来,探究良渚贵族墓葬文化。

  这次孔建文他们,抵达良渚遗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浙江所的考古人员,帮忙一起先把姜家山的这片贵族墓葬给发掘出来。

  “姜家山这片墓葬区的地层堆积情况怎么样?”孔建文有些疑惑的问道。

  底层堆积情况,决定了考古工作能不能顺利展开。

  特别是对于历史比较久远的墓葬,更是如此。

  打个比方。

  如果我们要挖一座西周时期的墓。

  但是呢,这座墓所在的区域,地层堆积很复杂,上面叠压了秦代的兵营,汉代的城墙,唐代的民居,宋代的大墓,明代的小墓。

  那想要直接挖这西周时期的墓,就很难了,必须得先把上面的地层全部清理干净。

  郑州老城区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况。

  地层下叠压了一大堆各种年代的墓葬和城墙遗址,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不敢大兴土木。

  “姜家山西坡在南宋时期破坏严重,表土以下多有厚薄不均的灰褐色宋元时期地层以及瓦砾坑广泛分布于整个发掘区。”

  那位来自浙江考古所的负责人笑着介绍道:“在第二层,也就是宋元时期的地层再往下,还分布有第3层,较薄,红褐色土,夹杂较多红烧土颗粒,出土少量良渚文化晚期后段陶片及宋元时期瓷片,也属宋元时期。”

  “大部分发掘区第2层及第3层下即为红色原生山体土。仅在墓地东南部T2036探方中东部第2层下、山体土上残留少量良渚文化堆筑土,也就是第4层,为黄褐色土,土质纯净。”

  “M7即叠压于第2层下并打破第4层。”

  “余墓葬均叠压于第2层下并打破红色山体土。”

  “可见,这批墓葬的原始开口层位早已被宋代等晚期堆积破坏,墓葬埋设之前堆筑土几乎不存。”

  得,这么说就明白了。

  姜家山这边的土层,在宋代被破坏过一次。

  原本良渚文化时期的堆筑土,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就连现在发现的这些贵族墓葬,大部分也就都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土里,而这两层土现在分化起来是属于宋元时期的了。

  也就是说,当年宋元时期,这些墓葬就在最浅层,好险没有被挖出来,而是又被宋代继续堆积了一层土层。

  现在他们考古人员,只要把浅层挖掉,然后挖掉第一层宋代土,就可以直接开挖这些贵族墓葬了。

  方便是挺方便的,至少比郑州那种情况好一万倍。

  小说内时间线和真实时间线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要往里套,实际上姜家山2012年就开始挖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