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0章 三千年前的石磬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人振奋的是。

  之前在1、2、4号坑中发现了朱砂。

  而这次8号坑发现的丝织品残留物,又是依附在一个青铜片上的。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

  三星堆人,是用朱砂作为书写材料,将文字写在坑中丝织品上的?

  很有可能,三星堆人的文字或符号或许附着、书写在漆器、木器、丝绸等上。

  也就是说,丝绸或是古文字的物质载体。

  这不是胡说,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有拿丝织品作为文字载体的习惯。

  帛书很早就出现了。

  甚至于可以肯定,至少在商周时期,除了竹简之外,当时的人也会用价格昂贵的丝绸来当书写材料,纪录文字传达的。

  只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这种帛书很难保存下来。

  也是因为这些发现过于震惊了。

  所以一同出土的那7片碎石块,出土时几乎无人问津。

  后来陈翰他们也就是草草送去了三星堆文物修复所。

  但是没想到,这些没人在意的石板,居然很不简单。

  这些石板送到文物修复所后,专家们并没有因为只是一些石器,就忽视或者不在意,而是认真检查了起来。

  他们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这7片碎石块的裂缝基本上吻合,于是就尝试将它们拼接在一起。

  经过一番琢磨,专家们成功拼接了7片碎石块。

  不过发现还有几块残缺,拼出来也并不完整。

  而经过测量,其残长约98.6厘米,宽约52.4厘米,厚度约4.1厘米,并且表面被打磨光滑。

  一开始,面对这个奇怪的石器,专家们也都纳闷了,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器物,也不像礼器。

  直到,有人发现石板左侧有个残缺的圆孔,直径约2厘米。

  另外,有专家用手轻轻拍打石块,还能听见清脆的声音,完全不同于其他的石块。

  因此,有专家推测这是一件巨大的乐器,石磬!

  磬,是一种华夏很早就开始使用的乐器,而且一直都是用石头做的。

  在以往其他地方的考古发现中,各式各样的石磬也时有出土。

  所谓的石磬,就是一种系绳悬挂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

  后来的其他乐器,包括编钟之类的东西,都延续了石磬的使用方法,悬挂在木架子上,然后用工具敲击发出音乐。

  可以说石磬是华夏传统礼器的鼻祖。

  一般都是在十分庄严的场合使用。

  比如天子登基,册封继承人,列土封疆之类的重要场合上,都会有石磬配合编钟来奏乐。

  能发现乐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要知道,在以往学术界看来,古蜀人是没有礼仪和礼乐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礼仪制度的愚昧民族。

  西汉扬雄在《蜀王本纪》中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不晓文字,未有礼乐……”,意思就是说古蜀先民没有文字,也没有礼乐。

  而根据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掘成果来看,这《蜀王本纪》似乎也没有说错。

  这两个距今三千年到两千六百年的遗址里,都没有发现文字和任何类似编钟、石磬的礼乐器。

  然而,如今出土了一件残缺的石磬,所以也就不能再说古蜀先民没有礼乐了。

  可见不光我们对古蜀先民不了解,汉代人也不清楚。

  也有可能,古蜀国文化,在商末周初到战国末年期间,是经历过一次断层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