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西汉列侯出行仪仗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诸侯王可以用兵马俑。

  比如那位鼎鼎有名的梁孝王刘武。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胞弟。

  他地位极其显赫,居天下膏腴之地,又曾经在七国之乱里出了大力气,在梁国力抗诸侯入侵。

  所以他“得赐天子之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列,拟于天子”。

  他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还有曾经立下过战功的荣誉,决定了刘武能够在死后享用兵马俑陪葬。

  在他的梁王墓中,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就有一处兵马俑坑。

  但是因为兵马俑坑所在的位置,被大片的村庄建筑或道路或树林或农田所覆盖,不适合大举发掘,所以并没有将其挖出来。

  不过,在狮子山的楚王墓,就出土了数千件彩绘兵马俑,以步兵俑为主,骑俑也有很多。

  这说明汉代的诸侯王,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有兵马俑陪葬的。

  毕竟这玩意当年是陪葬过秦始皇陵的,拥有特殊意义。

  西汉的帝陵,目前没有任何一座被发掘。

  所以尚不清楚帝陵中有没有兵马俑陪葬。

  但是已经可以确定,部分特殊的诸侯王,是能够获得兵马俑陪葬的。

  但是到列侯这一级别,可就不能用兵马俑这种有象征征伐之权的陶俑陪葬了。

  列侯只能用普通的陶俑,例如仆人俑、侍女俑之类的陪葬。

  咋地,你个列侯死后还要带兵去地下,是什么意思啊?

  诸侯王带点兵,算是王卫队,而且诸侯王在汉初有节制封国兵马的权利。

  列侯在不封为出征将军的时候,可没指挥军队的权利!

  用点仆人俑凑合凑合算了。

  “咦,在甬道上摆放的,是偶乐车吧!”陈翰有些不确定的指了指甬道中间摆放的两辆偶车。

  这两辆偶车,和左右车库里的那几辆偶车不同。

  虽然已经被淤泥冲刷覆盖了,但是他还是从其中一辆上看到了青铜铙,另一辆上看到了建鼓!

  这无疑是非常符合汉代史料中,关于诸侯王和天子出行时配备的乐车规格!

  文献上关于先秦乐车,曾经清楚记载,由錞于、铙与建鼓三种乐器,搭配组合成乐车组。

  关于西汉列侯、诸侯的出行阵仗、制度,现在已经有些缺失了。

  因为本来汉朝就是建立在礼崩乐坏之后的时代。

  经过春秋战国的各种礼崩乐坏后,西汉王朝建立时,天下已经没多少懂得周代礼乐文化和制度的人了。

  而且西汉初代的统治者们,泥腿子的数量占据了大多数。

  这就导致西汉的前半截,基本上礼乐制度是没有的。

  包括天子应该穿什么,出行的时候应该有什么仪仗,将军打胜仗归来要用什么礼仪等等细节的礼制,统统都是一片空白。

  整个大汉王朝,就只有一套用于大朝仪的礼仪制度。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开始琢磨起了恢复礼制的想法,重新制定历法,制定礼仪。

  五德终始说才开始真正定下基调。

  汉武帝之后,汉代贵族的礼仪制度,才渐渐开始恢复雏形了。

  具体到贵族出行的制度和礼仪,也有了要求。

  不过具体是什么样的仪仗,现代已经不知道了。

  这几辆偶车和偶乐车的出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这两辆汉代乐车,是考古历史上的首次发现,勾勒出了一张西汉列侯出行图!

  古代战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是不是列侯出行也是如此阵仗呢

  现在可以确定了。

  甬道中发现的偶乐车、说明西汉时期列候出行时有乐车在前方。

  海昏侯生前出行时,鼓车响起时车队前行,一旦青铜铙鸣金则车队停止。

  这些甬道和东西车马库内出土的偶车马和仪仗俑,为西汉列候的车舆、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