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肯定是刘贺!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肯定是刘贺!

  “华夏国家博物馆”

  “北大考古文博园”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社科院考古所科技中心”

  “社科院考古所文化遗产中心”

  “华夏科技大学”

  “华夏科学院大学”

  “社科院考古所”

  “江西考古所”

  “南昌考古所”

  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就这么竖立在墩墩山的考古基地旁边。

  双手插着腰,站在山岗上的陈翰,看着这一面面红旗,心中那叫一个豪气丛生。

  作为“国字号”的项目,现在的南昌海昏侯大墓,已经成为了全国考古界的焦点。

  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秦汉考古专家、汉墓考古专家、丝织品保护与修复专家、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竹木漆器保护有修复专家……

  多达上百名专家教授,都赶来了南昌,准备配合这次的考古发掘工作。

  考虑到这座墓曾经在水下待过上千年,墓中的文物保存情况,可能会很不错。

  为了不对文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江西文物局还打算斥巨资,直接在这座新成立的考古基地里,建设一间实验室,用于实验室考古。

  一些重要的、现场保护状况较差的脆质文物,和体量较大、器型较为完整的器物,在发掘时,要采取整体套箱提取,然后再送入实验室进行细致的考古清理。

  也是因为建立这间实验室,才耽搁了这座海昏侯主墓的发掘工作。

  好在,又多等了小半年后,在2021年的四月底,整个考古基地算是基本落成了。

  试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都已经完成。

  各文物和考古专家,也都已经进驻考古现场了。

  目前,各方面的准备,已经可以做到边发掘、边保护的水平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现场考古工作者,也就是要跟着下墓室进行一线考古的队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90后的考古队员,几乎占据了现场考古队的70%,只有30%的老教授是带队负责人。

  高学历、年轻、单身、比较能吃苦,基本上是这群一线考古队员的标志。

  陈翰私底下问了问孔建文,为什么这次从全国抽调来的现场考古人员,都这么的年轻。

  原来,这是上头的要求。

  上头打算借助这次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机会,对青年考古人才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这个新成立的考古基地,在未来的十年里,可能会成为全国汉代考古工作者的培育基地!

  这首批抽调的考古人员,只是先期的第一批而已,之后还会继续轮换。

  陈翰其实也属于这一批年轻考古人员之一。

  等到各地来支援的考古部门、单位、一线考古人员都就位之后。

  等待了几乎快一年的海昏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