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9章 侧室情况如何?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是高大的身材,不然首先把战马给累个半死。”

  “而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祖上是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的东胡人。”

  “考虑到鲜卑发迹的年代比蒙古更早,而且生活情况也没有蒙古那么好。”

  “估计鲜卑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也就在150-160之间。”

  “和这个通道的高度倒是差不多。”

  “如此一来,这个通道并不影响修建墓室的匠人,以及后续奴仆搬运随葬品的通行。”

  古代人的平均身高真的不高。

  别看古代日本人的身高,一直被华夏人广泛嘲笑。

  但是实际上全球人类,在古代的时候身高都没有多么拔尖,不只是日本人矮。

  在东亚地区,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成年男性的身高也就一米五出头一点,一米六以上就已经是部落勇士级别了。

  而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华夏人和欧洲人的平均身高差不多,都在162到165之间。

  只不过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增高了个头。

  所以实际上,至少在18世纪之前,华夏人的身高,已经算是冠绝世界了。

  就算和同时代的罗马人相比,身高、身材、壮硕程度上,也是半斤八两的。

  只是到了近现代,欧洲人因为独特的饮食结构,以及部分基因上的优势,才导致欧洲人的身高、体型与亚洲人开始拉开了差距。

  作为经常在地底墓葬里转悠的考古工作者们。

  他们对古人的身高是最有感受的。

  不只是因为墓葬内出土的古人骸骨,能够测量出身高。

  还以为古代的墓葬,越往早期的,建筑高度就会越低。

  特别是过道。

  因为工程量、承重等多种因素,古代墓葬的过道,基本上修建的就比身高稍微再高一点点,或者干脆和身高差不多。

  就是刚好可以容纳工匠在修建时正常进出即可。

  所以,在这些古代墓葬的过道内来回穿梭时,考古工作者们就最能感受到,古人的身高与现代人的差距有多少了。

  一般,过道修建高度在一米七到一米八之间,都已经是很高的过道了,侧室封顶有的时候也就一米多高,顶多两米。

  所以,在发现这座吐谷浑王族墓的墓室高度居然有米的时候,大家才会这么惊讶。

  只是没想到,过道还是修得这么矮小,不到米。

  像陈翰、庄云鹏这种大高个,几乎是含胸低头又弯腰,才勉强通过过道,进入侧室。

  在过道中通行的时候,他们还在过道两侧及底部发现有门框和门槛痕迹。

  只可惜,因破坏严重,形制已经不清了。

  这也为侧室内的情况,抹上了一抹阴云。

  过道都被损坏了,侧室内情况还能好吗。

  果不其然,陈翰与庄云鹏他们一进入北2侧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具木床。

  这具木床的平面呈长方形,位于墓室四壁立柱内侧,东西长3米、南北宽2.米、高出墓室地面得有个半米左右。

  然而,木床上原铺有的木板,因盗扰破坏严重,仅残留西南角一部分了。

  原本应该放在木床上的棺材,也已经看不到踪影了。

  “果然被盗了啊。”陈翰感叹的说道。

  “老陈,快看,墓室内好多丝织物和皮革啊!”庄云鹏猛的一拍陈翰肩膀,兴奋的喊道。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