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老孔:我是个好导师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的导师。

  不然换一个黑心的导师,可能是陈翰从头到尾都参与到了这个课题中,出工又出力,当牛又做马,但是最终发表的报告和论文却全是导师的荣誉,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国内学术界喜欢这么干的学术导师不是一个两个,一抓一大把!

  陈翰过去也没少听过一些其他专业的师兄抱怨,考上研之后每天累死累活,成果还全都是导师的。

  现在孔建文如此行为,让他颇为感动。

  理论上,孔建文作为第一作者写的论文,是没有陈翰什么事的。

  但是他愿意让陈翰署名,这待遇确实很好了。

  如果孔建文发的是一篇普刊的论文,那么第三作者的作用确实很小,不会被人在意。

  但是发到《自然》上的论文,那效果可就不同一般了,哪怕是第三作者,甚至对评职称都能有影响的。

  而且喇家遗址出土的这碗面,肯定不是一篇论文就能够完事的。

  围绕着这个课题,至少能出产五六篇论文。

  其中最重要的一篇,类似“总纲”的论文,第一作者肯定得是孔建文,陈翰只能挂个三作。

  但是围绕着这个大课题,陈翰自己也可以写几篇相关论文投中文核心期刊。

  就像他接下来要做的小米面条复刻,整理成论文就足够投到国内的《考古与文物》《人类学学报》《考古》《文物》等期刊。

  多的不敢说,至少他的博士毕业问题是不用愁了。

  以喇家遗址考古发现的重要性,陈翰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两篇论文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只是他之前完全没想过,自己能上《自然》刷个脸!

  导师居然愿意带他装逼带他飞。

  这可太棒了!

  “老师,我一定好好努力,争取尽快将这碗面给复刻出来!”

  陈翰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浑身燃起斗志,大声的向孔建文立下了军令状。

  “哈哈哈!好!”孔建文十分满意的拍了拍陈翰的肩膀:“这才对嘛!”

  “研究组就由你自己牵头吧,要调谁我都给你批!”

  “抓紧进入工作!”

  孔建文撂下这话后,背起手迈着领导步,晃晃悠悠的就溜达回了院子里,一副完全放权的样子。

  陈翰斗志满满的就将大包小包的小米面粉和脱壳小米、谷子搬回了院子里。

  然后,他就立马行动,找上了苏飒、庄云鹏、张健波,还有另外两个同样在社科院考古所读博的汪维达与林雅,邀请他们加入课题。

  没办法,陈翰作为一个刚加入社科院考古所的新人,实在是也指挥不动所里那些专业的考古学者。

  而且既然这个课题是他来牵头,肯定不能再找几个比他的来头和地位都要更高的前辈吧。

  不然这谁领导谁啊?

  陈翰只能找自己熟悉的,以及其他同样是在社科院考古所读博的年轻人了。

  不过还好,做面条这事也不需要多深奥的学术水平,需要的是脑袋灵活的,年轻人反而更有优势呢。

  陈翰找上几人,只是简单的邀请了一下后,他们就立马欣然同意了。

  这种做成了可以轰动国内考古学界的课题,让他们做负责人牵头,那压力确实太大了,大家都不敢。

  可是只是参与其中作为课题小组的研究员,那可就没啥压力了。

  典型的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谁不乐意啊?

  于是,一共六个人的“复刻小米面条”课题小组,就这么顺利的成立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