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7章 绿松石 圣石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绿松石圣石

  以敦煌古藏文文献《吐蕃大事纪年》和英藏敦煌文书《阿柴纪年》残卷为依据。

  初步推定,这座新血渭一号墓中出土的银金合金印章的主人是吐蕃统治时期的“外甥阿柴王”。

  并进一步分析印章上的古藏文“外甥阿柴王”,指的是吐蕃第36代赞普——都松芒波杰的妹妹,墀邦公主的儿子——莫贺吐浑可汗。

  吐蕃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和墀邦公主是同代人。

  所以,印章上才是“外甥阿柴王”。

  关于这个封号,其实在历史上也有记载。

  吐谷浑本是辽东慕容鲜卑族。

  公元4世纪初西迁至阴山一带。

  晋永嘉之乱时迁至临夏,定居甘南、青海地区,吐谷浑兼并周边的羌、氐等部落,不断壮大,建立吐谷浑国。

  从公元5世纪初建吐谷浑国,至龙朔三年(663年)年被吐蕃灭国。

  吐谷浑国历时三百五十多年。

  吐谷浑国强盛时,是一个拥有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国土面积的强大区域政权,完全控制了青海地区。

  然而,公元7世纪青藏高原上强大起来的吐蕃,征服了羊同、苏毗诸部落后,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对吐蕃来说,地处唐蕃之间的吐谷浑,自然成为强盛的吐蕃王朝向外扩张时首要征服的对象。

  公元663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一举直接攻破覆灭了吐谷浑国政权。

  吐谷浑国的最后一个国王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吐谷浑百姓投唐之凉州。

  此后,吐谷浑归属于吐蕃统治之下,留在青海吐谷浑故地的亲蕃势力被纳入吐蕃统治之下,被称为阿柴部落。

  吐蕃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在阿柴部落中设立新的可汗为其属邦之主。

  689年,墀邦公主嫁给阿柴新的邦国之主,与吐蕃形成了特殊的舅甥关系,协助吐蕃政府处理民族与国家事务。

  墀邦公主的儿子莫贺吐浑可汗,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外甥阿柴王”。

  虽然说,这座新血渭一号大墓,被盗的十分严重。

  但是能有这枚印章的出现,就已经足够重要了。

  从印文可知墓主为吐谷浑王,印文中的“外甥”表明了吐谷浑王与吐蕃王室的联姻关系。

  这无疑是为史料,提供了最确切的考古证明。

  在《新唐书·吐蕃传》中就有“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的记载。

  但是一直缺乏除了文字记载之外的确切证明。

  现在,终于有了。

  遵循现代华夏考古的二重证法,结合文献和考古出土物两方面的互相印证。

  关于吐蕃与吐谷浑之间的甥舅关系,终于可以彻底下准确的定论,成为无可置疑的确凿历史!

  不过,这也就是主墓室最重要的文物了。

  发现了这块印章后,主墓室的考古清理工作,基本上就进入了尾声。

  没办法,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