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眜是何人?是何人?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傅谱是真的指望李教授能帮忙指点指点迷津的。

  没想到,传闻中对篆文十分了解的李教授,居然也不知道。

  看到傅谱如此失落,李教授和陈翰眼神交流了几下,最终还是陈翰又捡起这个话题,半安慰半解释的说道:

  “傅所长,这个字是何意,确实是一时半会没法比研究清楚的。”

  “这个眜字,一同出现在封泥上,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知道的,一般来说在墓葬中,发现的封泥章印,通常都是墓主人的印章。”

  “比如那些“帝印”的章印,显然就是墓主人的印章所印下的。”

  “这两个单字章印的出现,就很不合理了。”

  “如果说只有,或者只有眜字,还可以猜测,也许这是墓主人的私名。”

  “可是出现了两个不同字的章印,就非常难解释了。”

  “而且这两个字,似乎都是不适合拿来当名字用。”

  “眜还好,秦末项羽有一名大将,就叫钟离眜。”

  “可是字却从来没有被当做人名,至少在文字记载,墓葬出土中是没见过的。”

  “实际上,我觉得这两个字应该也不会是墓主人的私名。”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南越文帝,也就是史记中明确记载过的,南越国第二位国君赵胡。”

  “太史公生活的年代,就是赵佗和赵胡生活的年代,他们是同时期的人,这纪录下来的名字,不太可能会出错的。”

  “如果是墓主人私名印章,应该是刻的“胡”字才对。”

  赵胡其人,不算很有名,但是确实是有很多相关记载的。

  太史公这人,虽然没少抄错、写错一些史料,《史记》里也有一部分记载确实是和考古发现有出入,被重新修订。

  但是那些都是针对《史记》里春秋之前的历史。

  汉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载,除了一些为尊者避的记载。

  比如吕后所立的前、后两位少帝,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惠帝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确实有些疑云,可能光靠《史记》里的寥寥记载,没法还原事件全貌。

  但是不涉及到刘家家事的事情,太史公可就没什么好忌讳的了。

  更别提赵胡登基的年代,太史公正值中老年,是经历过那段时期的。

  以他的严谨性和认真程度,应该不至于将赵胡的名字都搞错。

  于是,这“”字和“眜”字的印章,出现在西耳室内,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或许,这是赵胡后妃的私印所印的?”陈翰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这座墓,应该不止埋葬了赵胡一人。

  一般这种诸侯王,乃至皇帝之墓。

  按照西汉时的丧葬风格,通常是正妻,也就是皇后或者王后,要和皇帝、诸侯王异穴而葬。

  因为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正妻和丈夫是平等的,待遇当然也要平等。

  包括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商代,正儿八经的诸侯正妻,都是与诸侯分穴而葬的。

  但是,诸侯们又不止有一个女人。

  除了正妻之外,还有一堆后妃呢。

  多说一嘴,春秋时期,殉葬制度还在的时候,诸侯的正妻是不需要殉葬的,因为正妻夫人,需要承担教育后人、维持下任贵族统治稳定等重要工作。

  但是诸侯其他的滕、妾,仅供诸侯啪啪啪的,那就需要跟着一起殉葬了。

  而殉葬后,便与诸侯埋在同一墓室之中。

  一般是埋在侧室,方便墓主人死后“临幸”。

  所以西耳室的陪葬品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属于赵胡后妃的,比如那些丝绸。

  那封泥中出现的人名私印,就有可能是赵胡妃子的印章。

  “暂时先这么猜测吧。”

  一直沉默着听大家讨论的孔建文,大手一挥:“这座南越王墓,才刚完成了前室的发掘,不用这么急着下定论。”

  “也许在主墓室,和两个侧室里,能够找到更多的证据和答案,解开这些封泥人名之谜。”

  “傅所长,既然西耳室的清理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那我们明天就正式开始主墓室的清理吧!”

  “说实话,我对主墓室的情况,早就期待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