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天命玄鸟”的玄鸟到底是啥?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奉”和”禾苗”三部分组成。

  但是秦图腾里的“玄鸟”,可并非是鸮,而是鹞子,也就是雀鹰,一种似雀似鹰的动物。

  《史记.秦本纪》说:“大费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伯益。”

  大费是秦族祖先,也是养鹞人的祖先,青鹞是秦族人的保护神。

  因为秦国人在进行农业劳作的时候,需要驯养青鹞,来帮他们守护谷子成熟。

  农产能不能丰收,全靠青鹞的守护。

  所以秦国的图腾以“鹞”“双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组成。

  但是,在秦国人眼里,青鹞也是“玄鸟”,他们自己对图腾的解释,就是“玄鸟殒卵”。

  而秦国虽然建立的比较晚,但是老赢家是妥妥的上古八大姓,乃是颛顼之后。

  赢姓的始祖伯益,与商朝的始祖契,夏朝的始祖禹都是同一时代就存在的人物。

  这说明三个部落,至少在文化上应该是同源的,他们对“玄鸟”的概念应该也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赢家的玄鸟,和商代的玄鸟,却明显不是一种动物呢?

  推论到此,一个猜想就诞生了。

  或许“玄鸟”在上古时期,应该是一种统称,而非是单独形容某一种鸟类的。

  只要本部族觉得,这种鸟是守护神,那就可以叫“玄鸟”!

  因此,有不少学者都认为,在妇好墓里大量出现了鸮形状的物品,这说明在商时期,“鸮”就是商部族的玄鸟!

  也就是说,商人是一直将“猫头鹰”当做本部族守护神、图腾的。

  至于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那就有待研究了。

  至少商代甲骨文中出现的“梦枭鸟”“受枭又(佑)”等文字,是表达了鸮类的出现是战争中的上吉之兆。

  作为一个好战民族,商人给“鸮”赋予了“遇战大吉”的寓意,也许就是鸮成为玄鸟的原因吧。

  话题说回来。

  在南越王的墓里,发现有鸮造型的青铜器,还是一件十分特别的事情。

  以鸮为造型打造的青铜器,多见于秦汉之前。

  准确的说,多见于商代。

  几个大名鼎鼎的鸮型青铜器,都是商代的。

  比如,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商代青铜器鸮卣】。

  比如,河南博物馆的【妇好鸮尊】。

  以及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但是商之后,到宗周时期,受商人崇拜的鸮神文化也随之湮灭。

  倒是楚人崇拜的“凤”文化,开始渐渐成为当时鸟类崇拜的主流。

  到秦汉时期,大部分青铜器和漆木器上如果需要刻或者画鸟类的话,大多也都是选择“凤鸟”。

  毕竟刘邦来自楚地,受到的都是楚文化的熏陶。

  而楚文化中,凤才是真正的神鸟!

  鸮?真不熟!

  所以西汉器物,多以凤为鸟尊!

  而处于西汉初期的南越国,居然能有以“鸮”为造型打造的青铜器。

  虽然这鸮只是四只“托举”烤炉的工具鸟。

  但是这意义也不同凡响!

  南越国可是在岭南地区,受到了大量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

  就算南越国的统治阶级都是外来户,是从秦国来的,但是他们怎么也和商文化搭不上边啊?

  赵佗一系,不崇拜凤也就罢了,居然玩起了商文化中的神鸟“鸮”?

  这是啥情况?

  反正广州考古所的各位考古学精英们,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这估计也会成为这座南越王墓的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对干考古的人来说,未解之谜什么的,属于是虱子多了不痒了。

  挖个大墓,不搞出几个悬而未决,弄不明白的未解之谜。

  那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同行说,自个挖到啥重量级大墓!

  就是得有这些搞不明白,弄不清楚的出土器物,才说明这座墓,意义重大,文化影响大啊!

  广州考古所的所长傅谱,巴不得多来一些这种特别的文物呢!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