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学。

  而且除了记录本国史料以外,其他书籍少得可怜,私家著述基本没有。

  可能只有历代贵族自己总结出来,著写而出的“家传之书”,在各贵族家里世代相传。

  也就是各家的家传之学。

  而这种家传之学,是不可能在某一位贵族死后作为陪葬品,埋入墓葬之中的。

  要是埋地底了,那子孙后代还学啥?

  这其实也从某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商代除了甲骨文之外,再没有其他文字载体出土。

  因为记载了知识的竹简,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物品,是不可能拿来陪葬的,必须要留在家族中传世。

  而更早的夏朝,为什么之在传世史书上看到,却没有任何出土文字,似乎也可以得到解答。

  越往早,文字(知识)就越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且需要垄断保密的东西。

  当时或许有类似竹简一样的文字载体,但是绝对会好好保护,不会带入地下。

  而类似西方那种“石板”,华夏最早只能找到大约春秋时期的陈仓石鼓。

  这只能说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华夏与欧洲不同,在夏商周时期并不兴在石头上刻字,是利用竹子或者木板来记事而已!

  要到战国早期,诸子百家开始兴起,“知识”开始了第一次大型传播之后,才会有一些“士子”,将诸子典籍用来陪葬。

  秦汉时期,才能够大量保有记载了先秦典籍的竹简。

  从而才会被现代考古学家所发现。

  想要找寻记载了曾国本国历史的竹简,恐怕得从曾国战国时期的墓中找,才有希望发现一二。

  只是曾国战国时期的墓,目前还没发现几个。

  曾侯乙算一个,但是曾侯乙墓里没有任何记载曾国的竹简出土,不然“曾随”之谜早就破解了。

  除了曾侯乙之外,出土了曾侯乙墓的擂鼓墩土冢,擂鼓墩隔壁的王家包、蔡家包还有四个已经勘查出来,但是没有发掘的曾侯级别墓葬。

  而且时代应该是在曾侯乙之后。

  可惜,国家不让主动挖掘,只能将其保护起来。

  “哎,我们干考古的,不就是这样嘛。”

  “这些曾国贵族墓里出土的少数铭文,就像是一片片树叶。”

  “而曾国的历史,则是完整的一座大森林。”

  “我们每天都在试图通过几片树叶,去还原出一整座森林。”

  庄云鹏耸了耸肩,充满信念的说道:“虽然这很难,但是有挑战性的事情,才会激发人的斗志,不是么?”

  哟,陈翰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自家这位咸鱼师兄,居然还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一句话?

  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他连连点头附和道:“师兄说的对!”

  庄云鹏嘿嘿一笑,终于是在陈翰面前找到了一点当师兄的感觉啊,爽!

  就在他还准备继续来几句富有“哲理”的话,想要多教导教导师弟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