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外号比真名还要出名,怎么办?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外号比真名还要出名,怎么办?

  得,来早了!

  叶家山墓地这边还没挖到曾侯墓呢!

  荆州考古所并没有像社科院考古所一样那么好运,刚开始挖的M1号墓就是一位曾侯的墓。

  他们连续挖了三座墓分别是一位曾国大夫或者卿、一位曾侯夫人,和一位可能是曾侯,也可能是曾侯夫人的墓

  不过也并非全无收获。

  至少知道了叶家山墓地确实是曾国贵族墓地。

  而且是西周早期的,最早至少能追溯到成王或康王时期。

  成王是周朝第二位君主,是文王的孙子。

  这年代确实够早了。

  要知道,武王克商之后,也只做了两年的天子,然后就去世了。

  成王时期,实际上才是西周刚开国的时候。

  就算是康王时期,也不过是周朝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后24年而已。

  叶家山墓地能发现成康时期的曾国贵族墓,这说明陈翰他们在文峰塔发现的编钟,记载的内容基本是符合事实的。

  曾国确实是周朝最早封分的姬姓诸侯国之一。

  而且叶家山墓地这里,大概率埋了第一代诸侯。

  这位第一代诸侯也许不是南宫适,因为南宫适可能没有就封。

  按照编钟铭文的说法,武王将随州这一块封给了南公。

  但是在成王时期,南宫适还在中央辅佐成王呢。

  《国语·晋语》记载:“成王继位后,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很明显,南宫适应该也和周公,召公一样。

  虽然领有封地,但是自己却依旧留在了朝中,只派遣了长子前往封地就封。

  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南宫适最早开了这个遥领封地的头,后来周公和召公才有样学样。

  “南公”这两个字,也可以作为佐证。

  既然春秋晚期的曾国编钟上,都称呼南宫适为“南公”,说明南宫适是以“南公”的身份去世的。

  对姬周来说,“某公”里的“某”,是有特殊意义的,不是乱叫的。

  周公为什么叫周公,是因为他一开始的采邑在周,所以被称为周公。

  同样,召公的采邑于召,所以一贯都被称为召公。

  而周和召,都是这两位周初重臣,在武王还没克商之前的封地。

  姬周正式成为天下诸侯共主后,成王将周公封到了曲阜,建立了鲁国,将召公封到了蓟,建立了燕国。

  但是他俩都没有就封,而是派儿子去就封。

  所以他俩依旧还是以原来的采邑为称,而不是“鲁公”和“燕公”。

  那么,南宫适可能在西周还没正式建立之前,就在周国领有一块叫做“南”的采邑。

  并且后来也没有就封曾国。

  所以才一直被称为“南公”!

  甚至春秋时期的曾侯都还是这么称呼自家老祖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可能。

  就是南宫适也许和姜太公一样,他“南公”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