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君庇淮夷,临有江夏!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是这恰恰就是汉字让人着迷的地方!

  解读出了第一段铭文的意思后,不但没让陈翰他们感到满意,反而更加如饥似渴的想要获得更多铭文信息!

  这段只有20个字的铭文,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而已,而且还是开了个和文王武王有关的头!

  简直让人抓耳挠腮,迫切的想要知道更多!

  于是,哪怕已经深夜十一点半了,一群人依旧不打算睡觉,打算挑灯夜战,拿下1号编钟上的铭文。

  不过,这有点想当然了。

  一百多个字的铭文,哪是那么容易解读的。

  一直忙碌到凌晨三点多,第二段足足有30个字的铭文,才被解读出了大半。

  第二段铭文里,生僻的字更多了。

  有很多字都是从来没出现的新铭文,以李教授和陈翰这么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就解读出来。

  “这个字是“抚”还是“無”啊!愁死了。”

  陈翰拿着拓印下来的铭文,眉头紧皱,不断的抓挠头皮,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快炸了。

  每个字他都觉得眼熟,觉得好像有好几个字都能匹配的上,但是过一会了他又感觉好像都不是!

  这种感觉非常的折磨人。

  “不管了,先试一试。”

  集合了大家已经解读出来的部分,陈翰整合在一起,连蒙带猜的试着连在一起读了起来:

  “达殷之命,抚()天下,王()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

  还别说,汉字的神奇再次展现了。

  就算缺字少字,就算其中有那么几个字,陈翰自己都不确定,完全是蒙的。

  但是神奇的是,整段翻译出来的字连在一起,还真的能拼凑出完整的意思来,并不耽误理解这段铭文的大致内容!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啊!

  如果他能翻译出来的字都没错的话,那这段话的信息量超级大啊!

  接上上一段最后四字“左右文武”,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辅佐文王武王终结了殷商的天命,平定天下,后来武王命令南公,到江河汇流之地营宅建设,庇佑淮夷,拥有了江夏的土地,是周室的屏蔽。”

  第一段和第二段连在一起。

  就是在介绍一位叫“白括”,尊称“南公”的武王大臣,曾经辉煌的荣誉。

  这位“南公”一开始辅助文王和武王打天下,后来凭借着这份功劳,被武王封到了一处江河汇流的地方,统治这里的淮夷,是周王室的一道屏障。

  好家伙!

  联系到M1号墓是一位曾国贵族的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曾国的某一任曾侯。

  那这不就说明,这枚编钟上记载的这位“南公”,应该是曾国的开国君主,记载的这段故事,是曾国被分封诞生的原因?!

  陈翰自己都被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惊呆了。

  在西周,“公”这个字代表的就是周王室最顶级的大臣,是一种尊称,比如周公、召公。

  所以“南公”的意思,应该是一位封地在南方的公卿。

  而他的名字,应该就是一开头提到的“白括”。

  这位名字叫白括的南公,不但辅助文王、武王定鼎了天下,而且奉王命,在南方建立了曾国。

  是曾国的第一代曾侯!

  可是,陈翰迅速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西周初年的大致历史。

  他不记得有哪一位西周知名的大臣叫白括啊?

  难不成,这是一位被史书遗忘了的西周开国元勋?

  所以曾国才一直都不见于史书?

  毕竟祖宗都没被史书记下

  可是,这个解释不合理啊!

  被武王命令“君庇淮夷,临有江夏”,成为周王室在南方的一道屏障。

  如此重要的大事,如此重要的一个诸侯国,怎么可能会不纪录于史书之上呢?

  这就像是,在历史纪录没有断代的情况下。

  两千年后的史书上,现在这个年代,五常变成四常了,华夏消失于史书上了,查无此国了。

  这也太离谱了,怎么都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的吧!

  这位白括,不可能被漏掉,绝对是在史书上有记载的!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