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破译(求订阅!)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懂部分大篆文字,乃至可以破解、解读大篆文字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李教授,半个是孔建文,半个是陈翰。

  李教授虽然主要带队方向是秦汉考古,但是他在大篆、小篆等文字上的研究,是社科院考古所数一数二的。

  水平一点不逊色于那些专业研究大篆的文字学家。

  孔建文则是因为他主攻的就是夏商周考古,没少接触各种青铜器的铭文,几十年考古工作做下来,自然对大篆有极深的了解了。

  这也是一般主攻夏商周考古的考古工作者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

  想要再厉害的话,必须得专门在大篆文字领域钻研。

  但是主职是做田野考古的一线考古工作者们,肯定是没这个功夫的。

  毕竟也没规定,考古工作者一定要读的懂出土铭文啊。

  这个工作交给专业的文字学家就行了。

  所以孔建文也只能算是半个。

  至于陈翰,自然是托了系统的福,给他的小篆识读水平点满了。

  虽然秦篆和东方六国的大篆不是同一个体系,但是两者同出一源,都是传承自西周文字的。

  基本能通识小篆的陈翰,倒过来破译楚篆,也并非是完全不行。

  这就像是一个懂汉字的人,就算一点都听不懂日语,但是看日文汉字,连猜带蒙也能猜对大半意思。

  现在的陈翰,就是这么一个连蒙带猜的状态。

  不过比起连蒙都没办法蒙的其他研究员,陈翰也确实算是半个能破解大篆的人。

  文物存放室内,现在已经被分成了两个团队。

  大多数人都在拿着《金文编》,和编钟上的铭文对照,试图找出已经被纪录下来的破译大篆,然后登记。

  比如“天”“地”“人”“王”“日”“月”“星”这些较为简单,并且拥有充分样本可以比照的字。

  而李教授、孔建文、陈翰则围在一起,对着铭文上一些比较复杂,且和中原大篆诧异较大的字,正在试图破译和解读。

  “我觉得这个字是“正”字!”

  “不要你觉得,要李教授觉得!”

  “你们看这两个字,一个字是戴着冠帽的人面向左边,一个是戴着冠帽的人面向右边,这两个字应该是“左右”的意思!”

  “这个字应该是王字吧,之前的出土铭文里有这个字!”

  “还有这两个字,肯定是“曾侯”,之前曾侯乙墓里出土的编钟铭文上,就有这两个字!”

  还别说,这样分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1号编钟正面钲部,也就是最显眼位置上的20个铭文中,有16个常见字很快就被翻译了出来。

  剩下的那4个非常见字里,也有2个字在陈翰与李教授的推敲论证下,很快就确定了。

  只有最后两个字,一个非常生僻,陈翰与李教授实在无法解读,一个则可以做好几种解读方法。

  不过两个字模糊,并不影响影响这整句话的释读。

  于是,一行20字的铭文,就被他们翻译了出来。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曰:白括上(庸?通?),左右文武。”

  “甲午年,正月。曾侯说:白括曾经跟随辅佐文王武王。”

  这句话一翻译出来,大家立马振奋了起来。

  这个编钟上的铭文,所记载的内容,可不简单!

  这可是涉及到文王、武王的记载!

  这两位,可是西周开国天子!

  和他们有关的事情,就没有小事!

  不过,正面的这20个铭文,只是开了个头,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啊!

  这不是吊人胃口嘛!

  陈翰连忙又拿起了同样被刻在编钟正面的,另一段由30个字组成的铭文,继续破译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