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星象家_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测人间祸福,云气、风势、日色、虹挂、雾象、电光、雷声、海潮、月晕、尘土、阴霾等等,都是占候家观测玄机的对象。

  星象家也叫占星家,是以天上星辰的变化,预测人事国运的学问家。

  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君王身边通常都会有两个固定的官身预测家,一个是占卜的巫师,另一个就是占星的星象家。

  其余诸如阴阳家、堪舆家等,都是有事才会相招,很少有成为朝臣资格。

  两者相比,卜卦较为流行易懂,尤其在周文王演绎八卦和孔夫子撰写爻辞之后,普通士子对卜卦也有所了解,占卜的结果对国人的心理威慑和影响力也就日渐减弱了。

  相反,星象家却始终保持着他们曲高和寡的神秘,旁人是无法窥其奥秘的,国人庶民更是难知万一。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了四千余年。

  后来的魏晋时期,有个最著名的天才星象家叫管辂,他只活了四十八岁,官至少府丞。

  他少年时师从著名易家郭恩,先修《周易》,后修星象。

  观天之时,管辂常通夜不眠,往往有惊人的论断,连老师也不能理解。

  一年之后,老师郭恩反倒常常求教于管辂,慨然叹息:“闻君至论,忘我笃疾!竟何至此?”

  管辂洒脱笑答:“此非修习之功,乃吾之天分也。”

  四十岁时,其弟管辰请求随管辂学习星象之学。

  管辂正色说道:“此道,非至精不能见其数,非至妙不能窥其道,皆由无才,不由无书也。孝经诗论,足为三公。无用知之也!”

  正因为如此深奥,如此难以为常人所掌握,星象家的预测对天下始终保持着高远的威慑。

  它可以化成童谣,化成谶语,化成各种神秘预言,甚或化成席卷天下的风暴。

  整个古典时代,没有人敢于对星象预言的权威提出挑战。

  从远古起,历代都有星象家辅佐王室。

  夏有昆吾,商有巫咸,周有史佚、苌弘。

  春秋四百年,星象家更多了一些,著名的有郑国的裨灶,鲁国的梓慎,晋国的史赵、史墨,唐国的子昧等。

  进入战国,声名赫赫者有齐国的甘德(人称甘公),魏国的石申,赵国的尹皋等,当然,最出名的还是甘德、石申两位高人。

  因为此时魏国霸于天下,石申又是魏国人,所以甘德、石申二人就留在了魏国,成了魏国的“观星大夫”。

  甘德摇头一笑:“如此有失偏颇的辩论,不听也罢。”

  甘德与石申正欲起身离去,只见一位带剑将军昂昂走进,向二人拱手道:“末将奉君上之命,请二位先生入宫。”

  二人对视一眼:“好,还请将军前方带路。”

  魏武侯听说齐国生变,在大臣的建议下,请甘德、石申二人入宫观星。

  在此之前,魏武侯已经独自住进太庙,斋戒沐浴三日,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观星台建在魏国王宫中的一块宽阔的空地上,周围插满了五色旗帜,中间建造着一座三丈六尺高的青石高台。

  高台四周,是按照星辰分野的位置筑好的十二张石板香案。

  “二位高士辛苦了。”魏武侯笑着走了过来。

  甘德、石申两人均是清瘦矍铄,白发童颜,略高一些的甘德道:“魏候,我二人要到星室调息元神,待到夜中子时观星,若有征兆,再与魏候计议。”

  魏武侯虔诚拱手:“本候亦当诚心敬天,子时再行求教。”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