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七章:见秦公谈治国大道_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几种主流。

  其中的王道治国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延续的成规定制,其最为成功的范例便是西周礼制。

  这种王道礼制,的确曾经使天下康宁一片兴盛,且儒家道家至今还在不遗余力地为这种王道张目礼赞。

  春秋战国以来,王道礼制虽然已经大为衰落,但许多国君为了表示自己仁义,仍然坚持说自己奉行王道。

  秦献公如何,能说秦献公就一定不赞赏王道吗?似乎还没有证据这样论断。

  而且,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正是操王道之学,那时秦国确实强盛一时,穆公也称了霸,老秦人至今还引为骄傲。

  秦献公如今向往的也是穆公时的强盛,信誓旦旦地要收复河西,恢复穆公霸业,据此推测,秦献公如果接受王道治国,似乎也有理由。

  道家如何?老子在秦悼公时期西行入秦,这也是秦人的一大骄傲。

  更重要的是,秦悼公的确曾想用老子为丞相治国,只不过老子本人坚辞不受罢了,他会拒绝先祖曾经很赞赏的道家吗?也很难说。

  至少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秦献公厌恶道家。

  至于儒家和墨家,江寒相信秦公不会选择,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蔑视秦国,秦人也最厌恶儒家。

  儒家士子不入秦,几乎是天下皆知,儒家的仁政、礼制恢复井田制等根本主张,秦国也和列国一样嗤之以鼻。

  秦献公不会看中儒家,至少有一个事实根据,上大夫甘龙就是东方甘国的名儒子弟,虽然他有从龙之功,但秦献公并未用他深彻变法,足以说明,秦献公并不信奉儒家的主张。

  至于墨家如何?墨子所在时期的墨家虽然是天下最简朴最勤奋最巧思最主张正义且最有实际战力的团体学派,但墨家的“息兵”和“兼爱非攻”两点为政主张,在任何一个战国都是行不通的。

  如果秦献公要选墨家,可以说最容易,因为墨家如今以秦国南部大山为学派总院,和秦国大有渊源。

  然则法家如何?法家是战国变法的火炬,凡欲强国者必先变法,已经成为战国名士明君的热点话题。

  但是推行法家之学的根本前提,是国君的决心彻底与否,法行半途,不如不行。

  楚国的半途变法造成的不伦不类,正是最为惨痛的前车之鉴,秦献公熟悉法家吗?不熟悉。

  秦公喜欢法家吗?不清楚。

  秦献公能以法家为唯一的治国之道吗?更不清楚。

  江寒清醒地知道,推行王道礼制,未必需要国君与主政大臣同心同德,只要国君不阻挠即可。

  而推行法制,则必须要国君支持,而且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君臣始终要同心同德,否则,法令难以统一,变法难见成效。

  列国变法的道路,无一不铺满了鲜血,楚国吴起变法尚只是整肃吏治,已经是血雨腥风了,更何况天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