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三章:习池旁的商谈_晋末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荆州,襄阳城。

  襄阳城起源于北津戍,原是楚国北方的一个大型军事渡口,位于真武山、琵琶山北麓,城池的正前方则是鸭湖和檀溪湖。

  临山可以建造大型码头,湖内亦可以停泊大量舟船,而通过檀溪水河道,所经舰船又能顺畅地进入汉水。

  故此,作为水路中枢的北津戍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两汉均在此设县,北津戍治遂成为县治。

  又因北津戍位于襄水之阳,被改称为襄阳县,北津戍原有的军垒则被称为襄阳城。

  最初,襄阳城的规模并不大,仅是一座可容纳千余人的小县城。

  东汉初平元年,刘表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对北方逃难来的名士、流民进行了安置,并开办学校,前后入学的生徒达千余人,导致襄阳县城远不敷使用。

  故此,刘表在襄阳县城东北筑新城,也便是当下的襄阳城,旧城则被称为了垒城。

  “陶使君,这习池的景致真是不错。”

  临池的一座小亭内,李峻端起酒盏敬向陶侃,口中继续道:“当年,我曾在襄阳城中暂停数日,却从未有幸来过这里。”

  习池,即习郁池,

  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襄阳旧城南建造府第,引白马泉凿池养鱼,于池中筑钓台,池侧建有馆舍。

  之前,山涛之子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在此饮宴,并取汉初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之意,将习池改名高阳池馆。

  当下的时节正宜,庭园内流泉淙淙,池水清澈,垂柳拂岸,的确是一处令人赏心悦目的佳境。

  对于李峻当年停留襄阳城一事,陶侃有所耳闻。

  因为,那时的襄阳城被流民王如所占据,是李峻的兵马剿杀了王如,夺回了襄阳城,也由此展开了对江陵城的攻击,赶走了荆州刺史王澄。

  也正是那一次,时为江夏郡太守的陶侃领兵与西府武威军进行了首次交锋,败给了郭方吕青女夫妇。

  陶侃饮了一口酒,淡淡地笑道:“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呀!这里的景致是不错,但习郁的后人却搬走了,这所园子多少也有些荒废了。

  眼下,并不是饮酒作乐与畅谈赏景之时,半生勤俭的陶侃也没有山季伦那种放诞不羁的脾性。

  他要和李峻商谈战情,也想说一些私密的事情,故此才会选择在习池与李峻相会。

  陶侃望着李峻,问道:“世回,你觉得宛城一战,咱们胜算几何呀!”

  当下,宛城的战事早已经打响,城中的苏温在固守三日后让出了城池,佯装向南逃走。

  攻下宛城的石堪派出了部分追兵,自己则率领余下的兵马进驻城中,想让大军休整两日,并且想要在宛城等待刁膺的领兵到来。

  然而,当他刚刚进入城中,王瑚与张景所率领的两万兵马便围了上来,将石堪彻底困在了宛城中。

  与此同时,荆州军都尉杨举领兵截住了追杀苏温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