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章 行至汉中_成为了道医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

  有农人在忙作。

  一隔秦岭分南北,这里自然水系繁多,因此多种水田。

  龙女倒是感觉十分舒服。

  李郸道说道:“汉水之中可有龙君?”

  “自然有,南北水系,大点的都有龙君。”龙女道:“不过隔着秦岭,他们便跟着泾河,渭河龙君不熟便是。”

  李郸道规划着路线,要走淮河过淮南,自AH地界,过湖南,前往江西,其实倒也不必这么曲折。

  但是淮南有淮南王,AH还有黄山,湖南有衡山,要去看妹妹,还要去洞庭湖,说不得再去浙江,福建,山东之类的地方跑……还有张家界……到了江西还要去三清山,龙虎山,麻姑山,葛仙山……

  走个三年也是寻常。

  至于回去?李郸道估摸着这三年走完,自己的道行回去,骑着仙鹤也就一天时间。

  修仙之人,游历仙山胜迹应该是没问题的,多点地图,多一些机缘。

  此时走在汉中,依稀可见诸葛亮,刘皇叔当年治理留下的遗风。

  只是一阵暴雨落下,李郸道便心情不再这么美丽了。

  这雨似倾盆,乌压压的一片云盖落下来,好似一块布。

  龙女倒是觉得非同寻常:“这是有人作法,兴致云雨。”

  李郸道躲在人家屋檐下,里面便出来一个老太太,笑着问李郸道哪里来?可惜南北就已经有口音了,李郸道听得懂,但是老太太听不懂。

  不过李郸道学语言还是有天赋的,不过一下子便摸清楚了腔调。

  “老太太,我是从长安来的。”

  老太太听懂之后,便对长安的事情十分感兴趣,然后问道:“如今皇帝还在打仗吗?等你回去,能给我问问我儿子吗?他叫王富贵。”

  李郸道不好打破老太太的希翼,只得道:“我听说快了。”

  “快了就好。”老太太露出了笑容,请着李郸道入屋子中去。

  屋子里还有一个少男,约莫十六七,此时在修理农具。

  见着李郸道二人,立马警惕站起来。

  “娘,你怎么又把外人领着进来?”

  “他们不是外人,他们是从京城来的,说快打完仗了,你哥哥快回来了。”

  年青人仍然警惕。

  不过看着窗外大雨,也就不说话了。

  李郸道笑道:“莫担心,我是行脚的大夫,路过此地,受人之托,送这位姑娘回老家。”

  “可是要去南方?”

  “正是。”

  “南方可不太平,你这么高了,估计也要被抓着去服役。”年青人开口。

  李郸道笑笑:“四有路引,不怕的。”

  又道:“既然老太太邀请我们入门,便也结一桩缘分。”李郸道对着年青人道:“我给令堂诊治一二,不收钱的。”

  “真好啊!”老妇人喜笑颜开,皱纹却更多了。

  老太太略微有些腿脚不便利,还有一些营养不良,不过古人大多营养不良。

  李郸道没有给药,而是扎了针灸,对着年青人道:“老太太年纪大了,不能饿着。”

  “我没有饿着我娘啊。”年青人看向老妇人:“娘,你没吃东西吗?”

  老太太立马颜色有些躲闪:“我吃了啊。”

  李郸道不再言语,将一套针取下,又运真炁,通了经络,解了腿脚之疾。

  “您看看,是不是走路舒服了一些。”

  老妇人缓解儿子质问,立马走了两圈:“欸?真的,利索多了。”

  年青人也看过来,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是扎了针灸罢了,怎么这么快?

  他娘说腿脚有些麻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一下子就好了。

  看来是个有本事的人。

  随后便是一阵交流,汉中王姓第一大姓,老太太夫家便姓王。

  大儿子王富贵,已经从军好多年了,二儿子七岁时候高烧不退,死了,三儿子十二岁的时候下河游泳死了,四女儿嫁人了,只剩下五儿子,王喜贵,当块宝。

  老头子前两年跟人争田抢水,跌了一跤,回来没挺过冬天,也没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