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5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随着棉衣传播开来,中原地区开始对棉花了有需求,自然就促成了西域商人开始想办法供给。

  根据后世出土的棉籽文献显示,早在西汉时期,西域长史府,也就是我国的新疆地区就已经种植棉花,只是产量规模不是很大,没有普及开来。

  但商业就是这样,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永远都会并列存在。

  早在几年前,苏双和张世平与一些西域大商人合伙,在西域的天山以南地区买下大量的土地,雇佣人手,正式投入生产。

  经过数年运作,已经小有规模。

  但从西域长史府生产棉花,运到洛阳来,再送入加工厂,纺织厂,一系列操作下来,成本海了天。

  可也没办法,一来古代运输业不发达,全靠马车运送,道路也不是很通畅,从西域跑一趟洛阳,得花三四个月。

  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连与他们合作的西域商人,都夸赞张世平和苏双做事公平地道,以至于也有不少西域权贵商人愿意与他们合作,共同为西域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再加上沿途各路军阀都得打点,哪怕一次性运输量非常大,可也架不住层层盘剥,各路军头都要来分一杯羹,一路上下打点,让一件小小的棉衣,能接近一件丝绸衣的成本。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现在的西域可谓地广人稀,生态并没有被破坏,一片青山绿水,植被森茂,又处于暖温带,在培育棉花与种植棉花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规模生产棉花的时候,产量还是很不错。

  只是当地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以汉人、羌人、匈奴人、乌孙人、塞人、月氏人为主。青州商业集团在这里做生意人生地不熟,吃了不少亏,为了和各族打好关系,也是下了大量本钱,花了数年时间,拉了很多西域贵族入伙,这才逐渐稳定。

  如今洛阳到秦岭一线其实还控制在青州军手里,最大的难题就是产出的棉花要怎么送过来,为此他们也只能花钱买通韩遂马腾李傕郭汜这些军阀,在他们的帮助下才能送去洛阳。

  可正因为运输成本大,导致后世原本十分廉价的棉花,在汉代却极为昂贵。

  要知道,东汉物价一件普通的粗布麻衣只要200-500钱。能够上2000钱的衣服叫做锦衣,也就是丝绸制作的衣服。

  更贵的就只有绫、罗、帛、绢、皮毛衣这样更加精致的原材料制作的衣服,售价基本在三千到一万之间。

  毛皮衣更是上不封顶,像陈暮的那件名贵的白狐裘,就有土豪愿意花百万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所以现在青州百姓能穿得起棉衣,盖得上棉被,其实是拿海盐得到的利润在补贴。

  不过也不是白送,想要得到补贴名额,就得出工干活,服徭役,到处修路、兴建水利设施,算是另类的一种以工代赈。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