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八章 恐怖的首场城市宣讲会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有能力、有才华就会得到重用,姜林不怕吃苦。

  年轻的时候要是不多点苦,后半辈子就得天天吃苦了。

  就在台上的姜林孜孜不倦讲述的时候,台下也有些许嘈杂声。

  “这个负责人好年轻的样子,我咋感觉他还没我大呢?”卢兴文忍不住又看了眼姜林,压低着声音对身旁的王海波说道。

  应届博士生,那种跳级的大佬不讨论,哪怕是直博的基本上毕业的也有26、27岁,如果是按部就班读硕再读博的,差不多29、30岁,这负责人一看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

  也太年轻了吧……

  “呃,好像确实有点。”王海波见对方年轻的样子,内心里不由地感到动容,自己在对方这个年龄的时候还在读博呢。

  王海波又补充道:“不过也能从中看出一点,光华大学不像其他的学校,不看资历看能力。”

  “也是,挺好的,要是能多一些像光华一样的学校就好了。”卢兴文微微叹息,这种风气不只存在于高校中,比如其他很多地方都是。

  宛如一种默认的潜规则,很少会有人去打破他,这会得罪很多人。

  因为宣讲会的内容并不多,大概半小时左右的时候便迎来了尾声。

  “接下来是问答环节,有疑惑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举手。”

  姜林话音刚落下,齐刷刷举起一片手。

  左右扫视了下,点了一位前排的女同学。

  这位女同学问出的问题挺犀利的。

  “姜老师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贵校是否也存在‘非升即走’的制度?”

  非升即走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学习的是国外的terack制度,国内有说法叫做长聘制、长任轨。

  国内高校对“非升即走”制度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清华开始酝酿率先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并在部分院系开展试点。此后二十年间,北大、复旦、上交等等多所名校也相继开始实施。

  简单说,就是给你一个三年或者六年的合同,合同期内考核达标则升,不然就得解除合同,所以就无所谓什么开除,开除还要给赔偿金呢,非升即走是约定期限,连离职赔偿都没有。

  不过也很正常,现在的大趋势是取消编制。升是合同,走也是合同,一轮一轮考核,考核不过关,降级、转岗或者直接走人就要看学校自己的规定。

  非升即走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嘛,有些学校就借此压榨新入职的青椒,把科研工作者当成科研民工,用起来完全不心疼,大不了五六年后再换一批。

  这个制度的关键保障是给与青椒科研的自由度——pi制,不然跟以前没什么差别,只不是从“事业编”变成了“合同工”。

  可以说,博士生对非升即走制度相当厌恶,但也没办法抗拒,只能忍着。

  姜林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