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二十七 电磁生命体与硅基生命体_关于我当上帝的那点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生命信息的电磁波生命体的文明终结的时刻。”

  我略微计算了一下蒂兰圣雪所说的电磁波生命体的可能性,道:“先不谈电磁波偶然的周期性放射产生生命体信息的可能性,单单是考虑到电磁波在宇宙中的减弱效应就会对电磁波生命体的运动范围有很大的限制。假设用波长来衡量电磁波生命体的信息量,那么一段7公分波长的讯息电磁波频是4gh,如果一段电磁波要传到4光年的距离,再用无线电的自由空间损耗模型公式[=这个公式计算出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损失为500db,也就是说即使一颗恒星放射出的电磁波在四光年外被收到时的讯号只有1,那发射功率也高达10的47次方瓦特,而太阳每秒的反应释放能量是八乘以10的6次方瓦特,最初的脉冲星必须要以每秒要消耗约乘以10的0次方个太阳的能量才能持续发射这段电磁波,那样大质量的物体早就会因为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成为黑洞,怎么可能做到持续发送电磁波?除非恒星之间的距离很短,就像半人马座内的一些古老恒星那样相距01光年,并且发射的波段要更才行。但如果电磁波发送波段太,那么这种电磁波生命体携带的信息量必然不可能太大,因此电磁波生命体不可能成为非常高级的智慧生命体,而只能是类似于电脑病毒那样的简单编码的信息体。”

  蒂兰圣雪轻轻地点头,道:

  “是的,这种电磁波生命体的波长不超过八秒钟,电磁波生命体中携带的生命信息量的中位数是154b,最高也没有超过400b。这种生命形式和计算机病毒的确有些类似。这一带星海之所以能出现大量的电磁波生命体,还是因为恒星数量众多,伴星数量较多,并且大多数恒星之间的距离在01光年到光年左右,这样短的恒星距离有利于电磁波生命体在传递过程中不消亡。”

  “这些生命体如何变异?”我问道。

  “主要是通过星际尘埃对电磁波的部分阻挡和恒星电磁波噪声对初始电磁波的干扰促进其变异,恒星的电磁波反射效应在反射电磁波时会对其电磁波形式有一定的变动,这种变动会对电磁波生命体的生命形式进行修改,有利于下一次电磁波反射的优秀的信息会被记录,不利于传播的生命信息就此消散,所以在几代之后电磁波生命体就能够保持在恒星反射电磁波时提高被反射的几率了。”

  蒂兰圣雪调整了一些电磁波的显示波段,我看到光膜中央的脉冲星的北极射出强烈的喇叭状电磁波,光膜上显示的电磁波是蓝紫色,我看到这段电磁波在宇宙空间中以一种螺旋圆锥的形态前进,这种生命体既没有眼睛,也没有嘴巴、手足或者尾巴,它们仅有的就是一段锥形的螺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