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9章 就这样火了_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米芝。

  顺便,同样被柳记者战地日记感动的理查德堂兄还将连续大半个月共十几篇的柳记者战地日记进行了浓缩,花费了十倍于理查德电报费用的钱将这些文字传给了焦头烂额中的小记者理查德。

  身心俱疲的小记者在那个晚上读完了来自于万里之遥中国的通篇电文,也不由深深的为中国曾经有一支那样的军队而感动。果然,照片背后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更令人动容。

  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无冕之皇,那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手上一支笔,能将黑白颠倒,同样,也能将平淡变成璀璨。更何况,柳记者的文笔已经足够好,理查德只需要在催泪弹式的文字基础上再加上美国人习惯性的点缀而已。

  一篇关于七名女兵背后的故事就这样新鲜出炉。在理查德的笔下,不仅七名女兵成了中国的英雄,还多了一个英勇无畏的中国上校团长,是他率领着他麾下的数千士兵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舍生忘死的搏杀,最终,上校团长击败了穷凶极恶的岛国人,而他的数千麾下却长眠在中国的长城那片土地上。

  一场残酷的战斗过后,悲伤的上校率领着最后的战士回归故土,而因为伤亡的惨重,七名新加入上校军队的女兵担任了男人们的守护神,也因此而映入了劳拉.罗斯拆尔德小姐的相机镜头。

  洋洋洒洒数千文,将中国和日本长城之战写得惨烈至极,日军败退中国长城罗文峪,誓要努力守卫家园的中国军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写得其实都没有太大问题,基本符合事实。

  但在这名自身已经热血沸腾骨子里又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记者笔下,勇猛而多智的中国上校几乎成了孤胆英雄,不仅和士兵们一起冲杀在前线,最后差不多也成了孤家寡人,麾下就大猫小猫两三只,连新加入军队的女兵都不得不担任了警戒任务。无比神奇的将照片内容给圆回来了,而且,天衣无缝。

  如果不是刘浪亲身参与了并指挥了这一仗,差点儿都特娘的信了。

  看着刊印在美国最畅销的杂志----时代周刊首页上的大照片和足足写了一整页的七名女兵背后的中国故事,以及那个亮瞎人眼的标题:一个中国上校和七名女兵不得不说的故事。刘团座也不得不在差点儿笑掉牙的小洋妞儿面前捂起了头。

  标题党,纯粹的标题党啊!美国记者,真特娘的也是人才。

  不得不说,虽然此时没有互联网,但在报纸媒体已经很发达的美国,标题党,也很受欢迎。

  本身,一张来自中国女兵获得全美摄影金奖的照片已经很吸引人眼球,再加上这个不管男人女人都忍不住想往下看的标题,内容又足够精彩。

  这篇新闻报道,毫无悬念的,火了。

  已经失业的小记者凭借这篇新闻稿,一步登天,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时代周刊的正式记者,从此和中国接下了不解之缘,他也终于在中国见到了他笔下的中国上校。当然,这是后话。

  火的不仅是小记者,火的也不仅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长城之战,火的也不仅仅是七名女兵,火的还有那个并没有丝毫影像资料但却已经深入人心的中国上校以及他那句名言:前进,我的士兵们,军人的使命,就是战死沙场。

  妈蛋,老子啥时候说过这话?刘团座有些晕,他的上千部下被美国牛仔活生生给写死不说,还硬生生地给他加了句名言。

  他倒是忘记了,他曾经对柳雪原说过:军人的使命,不过就是马革裹尸而已。而美国人想翻译这个,很显然,只能靠连猜带蒙,小记者能从他堂兄翻译的模模糊糊的语句里提纯出这个意思,都算是文字水平相当高的了。

  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啊!因为祖国,他们连最值得珍惜的生命都宁愿放弃,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上校和七名中国女兵都成了英雄的代名词。

  尤其是在美国众多的华裔们眼中,那更是大英雄。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知道了中国正在经历的卫国战争。很多华人社团开始行动起来,虽然他们已经可能永远回不去中国,但是,那是他们爷爷或者父亲的诞生之地。

  他们,总得为那个国家做点儿什么。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