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道气_晋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共养人的道理么?”寇肃之咀嚼完康朱皮行动之中的含义,立刻称赞起康朱皮“大公无私”,越来越有“种民”的品质了。

  正吃饭间,寇肃之又想到一个问题,赶忙问康朱皮,这公共食堂既然是神学活动场所,那怎么不见有道人领着道民叩首悔罪,焚香读经,好像只有一些基本的道德约束,其他的内容呢?

  对此康朱皮直接了当地答道:

  “他们劳作了一个早晨,中午吃完后,得让他们抓紧工夫休息一阵,下午还得干活,更何况这义舍逼仄的很,最多也就容纳五百人同吃,每天劳作之人又多,得不停轮换吃饭,哪有时间讲道,得到晚上那顿才行。”

  寇肃之发觉康战帅总是有些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他的法子类似五斗米道的义舍义米,却又采用了更多凡俗规矩,并非以神明警告为约束,但推行的成果却不错,一时难以理解。

  他便按下疑虑,准备等今后有机会再研究。两人接着就你一言,我一句,讨论起道教典籍来,刚开始,寇肃之深深被义舍里发生的一切吸引,只是随口聊聊,没料到康朱皮提了个致命问题:“气与道,孰是万物之本源?”

  寇肃之顿时卡住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答案。

  原因很简单,康朱皮读书做笔记时就发觉,“道气之争”在早期道教里是个并没有处理好,却又十分关键的“世界起源”问题,这也是他为什么最终捣鼓出个“元光”来的原因。

  早期道教中,道与气的性质与关系是非常复杂、混乱甚至自相矛盾,有时气是万物之根本,所谓“一气为天,一气为地,一气为人,余气散为万物”,有时道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所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朴,散而为器”;一会道是规范万物的法则,也是气的宗主与根本,“道法自然”、“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一会气又无所不包,道只是气的规则,“元气乃包括天地八方,莫不受气而生”,道的最高境界也变成了“元气治”。

  还有的作者觉得麻烦,干脆将道与气合一,却还是没能解决“道与气”之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导致了以《老子想尔注》与《老子河上公注》为例的激烈冲突:《老子河上公注》以道母气子为论,道生一,一即是气,化成万物。《老子想尔注》则把“道气”合一,并干脆将其人格神化,弄出了“老子创世论”。

  归根结地,《道德经》原典在宇宙起源问题上模棱两可,“道生于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生于无”,在写出道与气的存在之后,并没有理清两者的关系,这给后代人挖了许多坑,如果强行“统一道气”,就像《老子想尔注》这本张天师奔着建立政教合一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