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转移_晋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擂鼓助威一阵,在居庸关上再作分别,如何?”3

  最不满的人当属寇静之,他以最快的速度送来了挑衅味十足的信件,康朱皮看了信,装作没事样收了起来,并不和手下直说,免得他们一怒之下,就要找天师道军讨个说法,节外生枝,瞎添麻烦。

  “天师道军这么搞,算是完了。”

  这是康朱皮的唯一感叹,攻克两郡之后,天师道军的现状可以说不容乐观,从上到下的道民皆忙于享乐,一般百姓忙于往自家搬运战利品,各位将军、道士更是衣锦绣,抱美姬,吃猪吃羊吃精粟,无日不欢,无日不乐。

  他们要么成日饮酒作乐,自以为在炼气服食,要么讲经制符,误认为下次搏战,还能用此刀枪不入的秘法取得优势。

  连那广宁游太守也跟着发了狂病,本就信奉天师道的他看见天师道军势大,堂堂一个二千石居然就这么“投诚”,但他的归顺显然没发挥什么作用,只是宴会时又多了一张吹牛的嘴,念经时又多了个磕头的人。

  但就是这样刚起事就文恬武嬉的天师道军,还成天幻想打进燕国,征伐幽州,南下冀州,最后喜迎黄衣王啊不真君降世,建立道士为大臣,专用道法的永恒太平世,如此呓语,简直令康朱皮无话可说。

  另一边,侯家则见康朱皮确实要走,不肯在上谷停留,立刻就起了别的心思。他家表面上派来使者,问问康朱皮下一步怎么做,要不要就此招安算了。

  若是一定要走,侯家便能送些牛马粮秣来,活生生摆出一副“送瘟神”的姿态,康朱皮看得出来,他们巴不得康朱皮一跑,就完全接管上谷。

  暗地里,康朱皮还听县吏说,侯家私下每天都派人去见那几个被俘的太守、县令,洽谈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实际图谋不轨。

  天师道军与侯氏军各怀心思,针锋相对,依旧是两条互不相容路线的激烈斗争,广宁王氏也更倾向于结寨自保,对抛家别业跟着康朱皮一起走的计划不甚感冒。不过他家存了个心眼,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朝廷不饶怎么办?便选了些庶子,带着少量部曲私兵,战马器械来投奔

  康朱皮军。1

  唯有盘踞潘县的外乡义军头领高丹,对康朱皮转进的事业是举双手赞成,他也不想留在一个破县城里做没前途的土王,大好江山应该任英雄豪杰驰骋嘛!留在一地有什么意思!而他打听了上谷、广宁的战事后就觉得,“首倡义旗是康帅,大败官军也是康帅”,有今天的事业,全靠康朱皮一人的伟大英明指挥,这证明了一条铁的定律:天师道军,不行,元光道军,行!14

  高丹想做英雄,干一番大事业,自然要跟着康帅走,不跟寇静之走了。当然,他在潘县怎么刮地搜脂,闹得民怨沸腾来准备转进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