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九章:军管_晋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传销”手段,通过制定夸张的宣传词或修改预定的宣传语,辅助以不断地重复、强调和不容置疑的语气,深深震撼了百姓们的心灵。

  比如公社土地原定收税,租牛者交三成,有自家牛的才只交一成,庞存就先强调“头年不收”,“次年以后一成”,再拿各路已经死掉的豪强的租税水平来对比,灌输式的断言:“再也不会有比康神仙、康战帅更好的人了!还不投义社,过了这几日,康帅收够了人,就再没机会了!”

  在庞存的煽动下,去鸡鸣山登记入社的百姓可谓络绎不绝,那些口才一般,宣传效果较差的道人巫师就被改换工作,赶去鸡鸣山,协助都养和县吏们抄民籍,制义符。

  义民符是一整套“战时管理系统”的建设基点,原本康朱皮只是统计人数,避免有人潜入破坏,同时保障社会治安,就想着让各人把户籍挂脖子上即可,没想搞得那么复杂。

  但大量隐户、奴婢的户籍比较混乱,无从统计,乌桓山民之类的人更是本来就没有户籍,只有天师道登记命籍,而相关籍册又存于康朱皮、寇静之等几个人手里,根本不统一。这命籍簿册又被寇家视若珍宝,根本不肯借给康朱皮誊抄摘录,康朱皮不得不立足于旧的档案与记录,尽快重建人口名册,便于管理。

  还在鸡鸣山窝着的时候,康朱皮就制作过一批“军士符”,记录部下的姓名、隶属的队伍,还有箕斗纹,每人一份,康朱皮也不例外,军士领取口粮,夜间出入,皆须携带军士符。采用符箓的形制,也提高了军士们的重视度。

  基于军士符,康朱皮便搞了义民符,一样,每个人无论男女,一人一符,为了省料,只写姓名,按手印,再写一个李丹英亲书的“义”字。

  无论是道民,还是一般百姓,对“救难救病的李神仙姐姐”亲书的符箓不仅不排斥,反而趋之若鹜,只需要告诉他们有这回事,绝大多数道民便会主动或从众地去领取义民符,省了许多宣传上的麻烦。2

  至于箕斗指纹,本也不算什么新奇的事情,只不过康朱皮是第一个把它用在符上的人,从秦代开始,就有指纹运用的雏形,康朱皮前世研究法制史时必读资料《睡虎地秦简》里就有“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迹,厀膝、手各一所”的犯罪勘察记录。而如今的大部分县吏、商贾也不陌生,常年与文书、印章、契书打交道的他们都懂一些“指迹”、“手迹”、“画指”、“箕斗”的知识,康朱皮点出了“每个人的指纹箕斗印都不一样”后,他们就更能理解其中的好处了,纷纷称赞康朱皮的心思妙。

  义民去鸡鸣山领符,先是被纳入了康朱皮的统计范畴,二来是接受了康朱皮狂轰滥炸式的未来宣传,三来义民符在军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