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五章、冲量模式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民子弟。

  没有足够的数量,也如何能够给贵族官僚们带来压力呢?要是只有区区几个人,估计他们刚刚进入官场,就被人给打压下去了。

  义务教育进行了这么多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人进入大学,奥地利每年也有两三万人进入大学,到了中学阶段这个数字还可以放大十几倍。

  大量的人才储备,才是奥地利最大的优势。

  量变引起质变,很多原时空默默无闻的存在,现在成为了时代的领军人物;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反而有泯然众人矣的意思。

  事实证明,环境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弗朗茨不在迷信名人效应,他相信蝴蝶效应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没有拿出成果之前,在他眼中原时空的名人,和普通人没有多少差别。

  毕竟科学研究充满了巧合性,或许换了一个日子,换了一间实验室,最后的结局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甚至出生晚一点儿的奥地利科学家,没准就被蝴蝶没了。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只要原来的父母发生意外,或者是行房事的时间发生变化,最后受孕的精子、卵子都变了。

  就算拥有同样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换了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只是一次加班,或者是放假就够了。

  名人养成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谬论。与其搞这些不确定的,不如进行冲量的好。

  人才数量上去了,天才数量自然也增加了。实际上,这个年代能够上大学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自身能力不足,想要上大学,那就只能掏钱旁听了,万一大器晚成,最后通过了毕业考核,同样可以拿到毕业证。

  据弗朗茨所知,目前奥地利各个大学都有一堆旁听生。这些人不是为了毕业证,仅仅只是想要提高自身能力。

  毕竟能够掏得起钱的,那都是妥妥的富豪阶级,有没有那一纸文凭都无所谓。

  可不是谁都拿得出几万神盾的学费,这可是维也纳一栋别墅的价钱。要是折算到21世纪,那就是好多个亿。

  教育部都有意增加大学数量,专门给这些富家子弟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平台。毕竟这些人都是金主,可以收取高额学费,每年还可以赚不少钱。

  弗朗茨清楚,这种大学出现是早晚的事情。有钱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国内没有,还不能去国外留学么?现在奥地利不流行出国留学,那是国内的教育质量本来就是世界顶尖的,又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

  对很多资本家们来说,送子女进去学习,就是为了积累人脉关系,给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是没有这些好处,出国留学这个费用至少可以节省大部分,他们为什么要和国内大学死磕?

  以维也纳大学为例,正式考入大学的,几年的学费加起来,都只有一千多神盾,还可以申请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