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分流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爷,三少爷。”徐弘玉刚踏进酒楼,便听到了一声欢悦的喊叫。

  没错,能这么叫他的不是别人,他的跟班徐小七,快步奔了过来。

  “小七!”徐弘玉愣了一下,马上便哈哈大笑,上前两步,把停在他身前的徐小七熊抱而起。

  徐小七已经是个小军官,在名义上已经不是徐弘玉的仆人。尽管他还把徐弘玉看作少爷,可徐弘玉却把他视为袍泽。

  三少爷的一个熊抱把徐小七给弄愣了,放下来的时候只顾着嘿嘿傻笑。

  “啥时回来的?”徐弘玉知道徐小七有任务,押解一批俘虏去湄公省。

  徐小七挠了挠头,说道:“昨天回来的,想着去见少爷,可您知道军规,靠不得军营。”

  历史上的奢安之乱久未平定,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明朝的老套路造成的。比如王三善,就是轻信土官,被引诱中伏而阵亡。

  而皇帝一改之前的打法,前线官兵不用土兵,除了秦良玉的人马之外,平叛基本上全是明军。

  不仅前线全是明军,不相统属的兵营还不准胡乱走动,更把普通百姓隔离于战场之外。

  这样做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军情消息的走漏,让叛军根本不知道明军的主力在哪个方向,又会从哪里发动主攻。

  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确,借着平定奢安之乱练出一支丛林山地战的强兵,震慑其他土司,并把水西等叛乱土司的地盘彻底改土归流。

  利用土司打土司,固然可以节省朝廷的花费,少调动朝廷的军队。

  但和播州之乱类似,人家出兵出力,你不给好处,又会增加一批心怀怨忿的土司,又增加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付出是要有回报的,不论是土司,还是朝廷。大笔的经费砸下去,大批的武器装备进行换装,眼前是投入很大,可长远来看,却是对朝廷利大于弊。

  就当时的情况,明朝的军力已经衰退,除了边军以外,没什么能打的军队。倭寇作乱时,已经把南方军队的虚弱暴露无遗。

  后来,有戚爷爷等将领重新打造军队,才算是又所振作。可这些将领纷纷离世后,又无战事打磨,内地军队的战力又开始迅速下滑。

  皇帝可不是只要勉强维持,他要的是对外扩张。而辽东和西南,则是练出南北两支强军的最好战场。

  所以,皇帝才不惜血本地投入,而他的目标,也将要很快达到了。

  主仆相见,只是个小插曲。都是军人,养成的豪爽性子,打过招呼便熟络起来。众人并了两张桌子,叫了酒菜,男人在吃喝中培养感情是最快的。

  “昨天才回来?”徐弘玉放下酒杯,想起了什么事情,看着徐小七问道:“怎么这么长时间?”

  徐小七赶忙答道:“广西也有人迁往湄公省,官府怕他们出事,又让我们送了两趟。”

  “战俘?还是自愿?”沙玛布达随口问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