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道好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晁错“峭、直、刻、深”,也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但他为国深谋远虑,奋不顾身,有这样的性格也不意外。

  象谁呢,有点象海瑞,也有点象熊廷弼。都是不招臣僚待见,其他的倒是不好置评。

  如果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会不会不管他多么忠诚,多么有才干,而狠心杀之呢?

  朱由校垂下眼帘,分析判断着,反复权衡着,对这样的假设并不能轻作决定。

  事不至此吧?自己深谋远虑,稳如老狗,怎么会出现那种被逼无奈的情形?朱由校自我安慰着,甩开了这个纠结。

  “孙师。”皇帝抬眼微笑,对孙承宗说道:“今日经筵就讲到这里吧!”

  “微臣遵旨。”孙承宗虽然有坐靠背椅的殊荣,可对皇帝的礼数却一点不缺,没有丝毫的托大。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关于辽东战事,兵部有什么分析判断?”

  孙承宗想了想,拱手道:“启奏万岁,兵部臣僚根据各方情报,得出结论。不须大的会战,只要守住目前的光复区,两年之后建奴必垮。”

  两年哪?!朱由校不置可否,尽管他知道这可能是最稳妥的策略,那就是拖和耗。

  如果没有小冰河期的大灾害,朕也想不战而胜,凭着大明的体量耗死建奴。可时不我待,越早消灭建越好,越早平辽越好啊!

  虽然历史上是建奴席卷天下,定鼎中原。但明帝国最大的败因却是在内部,如果不是大灾害造成民乱四起,建奴根本不可能捡到这个大便宜。

  时也,命也!大明亡于内部的诸多原因,而不是亡于建奴。

  从这方面来分析判断,小冰河期的大灾害,以及官员的倾轧党争,比建奴更加可怕,不殚精竭虑地对付,怎么能行?

  好在皇帝赤膊上阵,以干脆狠辣的手段处置了一大批嘴炮官员和贪渎官吏。或罢黜或流放,算是暂时压制住了内部的一大祸患。

  尽管也可以继续以封锁围困对付建奴,因为大灾害同样会给建奴造成很大困难,甚至有可能被拖垮耗死。

  但朱由校权衡利弊,在大灾害来临的前提下,国内要救灾赈民,辽东还要支撑庞大军力,两下应付起来,实在是太过吃力。

  “孙师。”皇帝苦笑了一下,说道:“你是不是也对大灾害将临抱有怀疑?”

  孙承宗说出拖耗,间接地证明他对皇帝所预言的大灾害,以及急于平辽,是持保留意见的。

  “微臣——”孙承宗稍有些迟疑地说道:“万岁之前一直非常稳健,突然显出急切心情,微臣恐前线将领有所感觉,以致冒进遭败。”

  朕并没有催促作战哪?但既然定下了明年冬春大反攻,也真象孙承宗所说,前线将领会揣度到自己的急切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孙师提醒的是,朕嘴上没说,可对平辽确实很是急切。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