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万岁,该修三大殿啦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二楼十五座宫门。

  到了万历年间,三大殿第三次遭到雷击,火势熊熊,将三大殿的主建筑群完全夷为平地。

  与朱由校想的不太一样,三大殿被烧毁后,积极主张重修的不是万历皇帝,而是下面的群臣。

  因为三大殿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所谓“足以耸万国之瞻矣”。

  而三殿被焚后留下的残垣断壁,不仅影响皇权的威严,也损害明朝在各国使节眼中的形象。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后世,你能想象天安门破破烂烂的样子吗?

  三大殿是大明朝对外的脸面,臣子们觉得一片废墟摆在那,在外国使节面前很丢脸,抬不起头。

  所以,从万历二十八年开始,官员们便不断上奏,请求万历皇帝下旨,重建三大殿。

  可皇帝不急太监急,万历死肥宅对此不理不睬,就是不修。

  没办法,官员们退而求其次,上奏道:“三殿大工,诚难骤举。然以廊庙之观瞻、臣民之属望,三门晣建,讵可再迟?伏乞敕下工部储庀土,请及时营建。”

  什么意思,就是劝说皇帝,重修三大殿不能短时间内完成,咱们也别啥也不干哪,先修三门好不好嘞?

  这么苦心劝谏,万历皇帝还是当没听着。直拖到了万历三十六年,才下旨先修会极、归极两门。

  至于皇极门,万历皇帝就是不修,直拖到万历四十七年,才下了将皇极门清基准备重建的圣旨。

  然后,万历没了,泰昌帝即位,皇极门兴工。“天启二年六月十八,工部以皇极门工告成,恭请临御,上然之。”

  看吧,被万历老爷爷拖了将近二十年,皇极门还是在朱由校登基后才完工的,也算是他当上皇帝后的一件大事。

  三门修好了,可三大殿还没开工呢!朱由校也不是没想过给后人留下个完整的故宫,可钱不凑手啊!

  朱由校看过工部的预算,光采木就需要九百多万两,吓得他立时打消了主意,咱还是省着这钱,先把建奴灭了,把奢安之乱平了再说吧!

  面对皇帝的疑惑和苦笑,王三善缓缓开口解释了一番,认为三大殿已荒弃二十余年,看着残垣断壁会让人感觉大明已是暮气难鼓,使得人心涣散。

  象四方藩国、地方官员和进京的士子百姓,看到此番景象会有何感想?重修三大殿能凝聚人心,重现大明盛世,大涨明朝的脸面。

  说得挺好啊,似乎三大殿早修好,巍然矗立的话,奢崇明、安邦彥都不敢造反,建奴说不定也要被大明慑服似的。

  朱由校眨巴着眼睛,觉得万历老爷爷不犯拖延症的话,早修好三大殿,让那些叛贼参观参观,就都能老老实实地拜倒在巍巍大明的脚下了。

  “辽东多木,虽不是金丝楠,松木拼接亦可支撑……”

  “不求奢华壮丽,木不求全,石不弃瑕,用料可大为节省,所耗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