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欲恢全辽,先复四卫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只是单纯防守的话,不仅防线太长,防守的兵力也会单薄,容易被建奴攻破一点而造成不利的局面。

  把征询的目光看向苟真怀,毛文龙虽然没说话,苟真怀也不会沉默。

  因为,这样被动防守的战略,不符合东江军的实际情况,更与圣上交代的原则相悖。

  苟真怀伸手指在地图上划了半个圈,说道:“要守整个新义州,防线实在是有些过长。某觉得,既然老弱百姓要迁走,新义州守不守,意义就不大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满浦、昌城嘛,某同意陈副将的意见,只留少数人马警戒和监视。敌人若大举来攻,可以随时弃守。”

  毛文龙同样微微颌首,继续问道:“苟将军,那我军要如何行动,反击建奴的进攻?”

  苟真怀笑了笑,说道:“某觉得,他打他的,咱们打咱们的。皮岛留一协守军,有水师配合,建奴就只能望洋兴叹。其他两协,不如直赴辽南,与左右两协共同作战,攻打辽南四卫。”

  皇帝对辽南四卫的热心是令人惊讶,也是令人鼓舞的,这意味着朝廷将在物资上的大力支持。

  而先守住,再加强,就是毛文龙和苟真怀的真实想法。

  其实,这也是朱由校受到了影响,而意识到辽南四卫对于五年平辽的至关重要。以前也有认知,却没有这般强烈,这般重视。

  兵部尚书孙承宗在题本中便明确指出:“欲恢全辽,必先复金复海盖。盖四卫在三岔河东,而实全辽膏腴之地。”

  “辽西七百里,北山南海,宽者不过数十里,狭者十余里耳。其旧镇辽阳,在河之东,然开原、铁岭一带,俱切近北鄙,地亦荒瘠。唯四卫膏腴,而又近海,辽之所以富实。”

  武学的教授和军官也多有此议,认为“如自四卫入,则置刃于腹,而且迫于辽、沈,彼猝至而璩败。”

  显然,孙承宗等人对于辽南四卫的重视程度,还要超过朱由校。这让皇帝有些奇怪,并让孙承宗等人详细阐述其中原因。

  得到了更详细的奏报后,朱由校才明白过来,这是两个时代认知的差别,是他这里出了点问题。

  什么黑土地,北大仓,不存在的!北大荒倒是有,但可比他想的还要“荒”得多的多。

  辽东半岛以长白山分割,渤海海湾右岸是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

  而北起本溪连山关,南到旅顺老铁山的千山山脉横贯整个辽东半岛,造成了辽东半岛西岸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棋步、河流短促的地理特征。

  在明朝,四卫地区对于辽东十分重要。不仅是地理位置,更体现在经济方面。所谓“金复海盖,并称沃饶”,“金复海盖四卫,乃辽阳第一膏地,粮草全屯在此”。

  说白了,辽东的开发程度太低了,辽南四卫是发展最好的,盛产粮食,可以称为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