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降旨施恩,辽东又大捷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不大,巡按御史史永安匆匆赶来。这也是在贵阳保卫战中,协助李枟出策划策,贡献极大的有功之臣。

  见人已到齐,钦使便起身来到正厅,在香案前肃立,待三人跪接,开始宣旨。

  王三善调任都察院,即刻回京,准备主持明年京察工作;

  李枟调任云南巡抚,移驻沾益;史永安则升任沅州巡抚,移驻偏桥。

  除此以外,另有一道圣旨是嘉奖贵阳保卫战中有功之士,包括四川参政潘润民、云南提学佥事杨师孔、学官周良翰等都有升迁。

  甚至连没有功名的诸生,如青年才俊杨文骢、王孙章等,都蒙恩入京陛见。

  只不过,圣旨上的人事调动,让三人都感到很诧异。

  特别是王三善,更是不明所以。按理说,主持京察可谓是大权在握,每逢京察之期,各党各派都要争得头破血流,可就偏生落在他的手里。

  谢恩接旨后,三人随钦使来到偏厅。经钦使介绍,才知道这位乃是新任贵州巡抚傅宗龙,前来接替王三善的。

  傅宗龙身为新任巡抚,却甚是低调谦虚,言谈之中没有丝毫盛气凌人之感。

  他还告诉三人,贵州巡抚将移驻陆广,而四川巡抚已是朝廷新任命的蔡复一,移驻永宁;总督兵马的朱燮元设府遵义,再加上移驻偏桥的沅州巡抚史永安,对水西形成四面围攻。

  显然,傅宗龙是挟圣命而来,这样的布署也是朝廷的最新平叛方略。

  “王大人曾任吏部文选,因才用人,不阿权贵,万岁甚是嘉许。”

  傅宗龙向着王三善拱了拱手,笑着说道:“京察大计,由督抚承担,亦是新举,可见万岁对王大人的信重。”

  “不敢,不敢。”王三善连忙拱手道:“蒙万岁信任,本官敢不尽心竭力,忠于国事。”

  这么一说,王三善心里就舒服多了。不是因为自己的平叛工作不好,而是万岁要另委以重用。

  傅宗龙转向李枟,拱手道:“李大人坚守孤城,功劳卓著。朝廷已叙功,恩旨应该很快便到。另外,李大人任云南巡抚,万岁还有交代,期许既深,担子亦重啊!”

  李枟心中已是松了口气,叙功不是很重要,这番任命已经证明弹劾自己的事情只是谣传,或者说是万岁已经作出了判断。

  “万岁英明,本官报国以忠心,岂可贻君父忧?”李枟拱手朗声回答。

  傅宗龙又与史永安说了几句,提醒他注意移驻偏桥后的安全。

  随后,他才拿出朝廷的细致平叛方略,将各项举措一一详述。

  在此偏厅内,已是云、贵两方督战大员会聚(沅州亦属贵州),可形成三路策应之势。如何协同作战,封锁围困,至关重要。

  其实,傅宗龙虽然是传达圣意,但对皇帝的心思却并不完全了解。

  朱由校认为李枟独守孤城,有勇有谋,是个人才。调他去云南任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