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06章 冗官还是缺官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技能,何乐而不为?

  至于研究政史,还有发展改革委员会....

  唐奕则是出于另一方面的考虑。

  ......

  他唐奕不是万能,在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大环境下,谁也不敢保证他能万事躬亲,面面俱到。

  他需要一个集众人之智慧,各方之意见,天下之群情的机构,来为大宋革新出谋划策,来统筹大宋这盘大棋。

  ......

  唐奕解释了半天,范仲淹总算是听懂了,可是范老爷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抬头看着唐奕,“你知道你这么干的本质是什么吗?”

  “这是在分权,很多人不会同意。”

  所谓培训官员,这是在分三馆的职权;政史研究,还是在分三馆的权;研究政策,这是分相公们的权。

  吃过亏的范仲淹知道,这事儿的阻力一定不小。

  “老师说的没错!”心道,不愧是我老师,一点就透。

  目光如炬,“就是要分权!!”

  “在奕看来,大宋不是官太多,而是官太少!不是职太杂,而是职太简!”

  “细化分工,不一定拖慢效率,也可以提高效率。”

  做为一个后来人,大宋的官有后世多吗?大宋那乱七八遭的官职奉有后世繁琐吗?肯定是没有的。

  只要涯州贾相爷嘴里的那个‘顺风耳’一问世,解决了通信问题,再繁琐精分的官员机构也不会造成官冗的问题。

  这是必然的,比方说,大宋的地方县府。

  县令、主薄、通判,就三个主官,管着治安、律法、屯田、基建、民生、税收、水利、路桥。

  当然,这税收里还包括商税和农税两分。

  反正一县之地,从大到小,什么事儿都是这三个主官的。

  所谓“父母官”什么意思?那就是像爹妈一样,除了娶媳妇不用县官儿管,别的一概过问。

  再有能力的官员也忙不过来啊?

  可是后世呢?

  治安有公安局,律法有法院和检察院,有土地局、民政局、国地两税、水利交通,各分一处,各主一摊。

  效率能不高吗?政策执行该是哪儿就是哪儿,能不快吗?

  可别小看了这些机构,一道圣旨,半年施行和一个月就施行是有本质区别的。朝廷一道政令,有专人宣传督导和没专人大力施行,效率是不一样的。

  “原来最先要动是官制,而不是军制。”

  范仲淹全明白了,唐奕这一套和他们原来的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庆历的时候,他想的是削减冗官,可是这小子另辟蹊径。他是打算把冗官动起来。

  把冗,变成缺!!

  可行吗??

  可行!大宋现在不缺钱了,有新式粮种在,我们养得起这么多官员。

  而且如果按唐奕说的,真的办成了,多花的那么一点钱,和大宋治理水平的提升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范仲淹还是有一处拿不准。“想法是好的,可是施行起来,有难度!”

  范仲俺看着唐奕,“从根儿上来说,你还是分了宰相们的权力,这个治官冗之法,很可能都出不了朝廷!”

  “嘿嘿。”唐奕贱贱的一笑,“没事儿,有办法!!”

  “什么办法?”

  “分权不分人!”

  “分权不分....”范仲淹低堆沉思,“!!!”

  猛的一振,“你是说....”

  “兼任!?”

  “对。”唐奕点头“兼任!”

  特么内相、同章事、参知政事都兼着观澜副院长,有空来讲课,没空就还在政事堂讨论你们的政策,但是名义上还是观澜“发改委”的在讨论。

  权还在他们手里,只不过换了个身份,有区别吗?

  没区别。

  “可行!”范仲淹终于露出笑脸。“不错!”

  “你小子,脑袋好使!”

  “嘿嘿。”唐奕陪笑。“您老这是同意了?”

  范仲淹一拍大腿,“同意了!”

  “回头老夫去与文彦博等人去说。”

  “那.....”唐奕顺杆儿就爬。“那我要是在观澜再设一个武学院......”

  “您老也不会反对吧?”

  ......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