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6章 群雄并立_手眼通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默,无人应答。

  先不说薛家志在必得,八百万的出价过高,明显远超常理。现在才到第二轮,若跟薛家斗下去,早早折损元气,很不明智,还不如暂时放弃。

  琳琅见状,立即敲下拍卖锤,一锤定音。

  沐家和薛家,都位居十大世家之列,他们能收获前两轮的胜利,都在人们意料之中。

  而接下来的几轮争夺,虽然大多很激烈,但获胜方也都出自公侯世家,没有爆出冷门。

  靖国公、晋国公、柳家、莫家和梁王,分别拍得第三到第七轮的剑经。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七轮拍卖中,梁王武九思仅付出两百万的筹码,跟第一轮沐家的情形相似,获胜得异常轻松。

  无人敢跟他争。

  因为当今女帝也姓武。

  梁王是她的亲弟弟,深得眷顾,可谓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北唐无出其右。

  不仅如此,女帝未生育子女,百年过后,如不愿还政于旧皇族高家,梁王很可能将是储君人选。

  纵然梁王没有亲临,谁又敢与之争锋,得罪未来的皇帝陛下?

  当他的下属出手,摘走第七个晋级名额后,场间的众多权贵都只剩最后一线之机。

  如果无法获得第八轮的胜利,就意味着他们被淘汰出局,无缘参与最后四轮的竞拍。

  所以第八轮,成了群雄的必争之地。

  这种情形不难预见,因而任真设立了很高的起拍价,三百万。但竞拍的火爆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

  原先还想观望的权贵们,已经失去退路和余地,无法再顾忌对手的实力,只能放手去搏。

  一路抬价过后,竞价迅速飙升到一千万,这时候,场间还剩三家僵持不下,不愿退出血拼。

  晋国公、袁家和范家,都是底蕴深厚的真正豪族,在长安城呼风唤雨。

  晋国公柳如晦,是女帝陛下最信任的武将,当年襄王起兵谋反时,正是他率军死守皇城,立下了平叛首功。

  新政推行后,朝廷重文轻武,兵家遭受排挤,而晋国公却丝毫未受影响,女帝对他的信任和恩宠,可见一斑。

  而袁家,同样地位煊赫。

  家主袁白眉,官居太学祭酒,是长安城里最德高望重的博学鸿儒,对于诸多疑难学问,拥有不容质疑的解释权。

  据传,他还当过儒圣的伴读书童,曾经跟董仲舒同窗读书。

  在他的威望影响下,他的长子袁崇焕如今担任兵部尚书,作为儒家掌军的核心人物,同样举足轻重。

  至于范家,则拥有截然不同的根基。

  家主范开河,深谙治国之道,他的满腹经纶,却并非源于儒剑两道,而是承自势力衰微的法家,可谓朝堂的一股清流。

  法家又称刑名之学,主张以法度治国,以强国为己任,不断变法革新,革除旧弊。

  女帝之所以推行新政,很大程度上是听取了范长河的谏言,认同当前正是变法图强的良机。唯有新政,才能助她巩固国本,富国强兵,进而平定天下。

  外儒内法,是女帝心中笃定的治国方略。由此可见,范家作为法家独苗,在朝堂上能一枝独秀,其根基又岂能被轻易撼动。

  三足鼎立,这三座庞然大物展开角逐,最后一轮拍卖步入白热化。

  …………………………

  长安城里无弱者,各家都有发家致富的道道。

  这一章介绍了很多新势力,也藏了不少铺垫,不知道大家能否感觉到,有些故事主线开始浮出水面了。

  请收藏:https://m.l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